然后上司追问:“管多少匹马?” 王徽之回答道:“这要问我手下的人。” 上司无语,继续问道:“最近有没有马病死?” 王徽之答道:“未知生,焉知死。” (我连有多少活着的马都不清楚,怎么知道死了多少马。) 以今天的角度来看,王徽之就是个任性的浑人。但是偏偏在那个时代,只要他把话说得漂亮,率性洒脱,就会被大家颂为高士(超凡脱俗,高洁之士)。 有大佬觉得这是八分史事两分故事的,这个要逼逼一下。在主角穿越前,其他角色的经历,都是按照史料来写的。比如王羲之与牛心炙,比如刘惔讥笑殷浩乡巴佬,比如这章里提到戴安道利用鸡蛋清跟石灰粉做碑,这些人物的经历是在主角穿越前发生的,所以是史事。等他们遇到主角时,展开的互动,就是原创剧情了。 我在作者有话说里有时候会聊一些人物的故事,只是即兴想到了史书上对他们的记载,所以就给大家逼逼了一下。 没准学生党,哪天考试,有可能会考到某位人物的文言文题哟!o(*////▽////*)q 第42章 合适吗 “咳咳——” 内室燃着几十盏烛火, 一位青年坐在案前,正在全神贯注的雕刻东西。他面色苍白, 眉骨微微凸起,山根高耸,鼻子挺拔。人中深陷, 两片嘴唇若花瓣, 下颌曲线清晰流畅,微微突出的喉结蠕动了一下。墨发未梳, 长发落到了席上。 青年侧脸如画,琳琅似玉。 初看第一眼, 王献之便觉得这个人的骨相极好。 仿佛没有听到脚步声,戴逵继续专注的雕刻。 王徽之环视了一圈,啧啧的开口言道:“安道近来又有不少杰作。” 说话间,王徽之走到架子前, 伸出手拿起架子上的雕像,慢悠悠的欣赏起来。 王献之好奇的走到戴逵的面前, 见他眉宇深邃,睫毛又长又直,目光专注认真的盯着雕像,连一个余光都不给身边的人。王献之脱鞋, 走进席间,在他的身旁坐下。 王徽之看完一座雕像,又看另一座雕像,眼珠子转溜溜的。 见王徽之把其中一个小松鼠的雕像收进了袖兜里, 王徽之眨了眨眼睛,开口说道:“五郎,拿出来。” 王徽之扭头看向王献之,笑着说道:“七郎,年纪尚小,口气倒是不小,敢教训兄长?” 王徽之脱下木履,走进席间,从袖兜里拿出那只小松鼠的雕像,哼哼道:“这是安道赠我的。” 对于王徽之的无耻言行,王献之口气淡淡的说道:“不要脸。” 王徽之挑眉,伸出手掐了一把王献之的脸蛋。“我就是拿了,那又如何?” …… 王献之无话可说,伸手拍开王徽之的手。转头看向戴逵。 戴逵静静地雕刻,目不转睛,眼中只有那尊雕像。 王徽之拉着王献之说道:“一时片刻,安道无暇顾及你我。七郎,我带你到隔壁屋子看安道的杰作。” 王献之点头,跟着王徽之去了隔壁屋子。 看到屋子里挂了不少画卷,王献之一一欣赏。 王徽之指着其中一幅画,向王献之介绍道:“这是安道所绘的《兰亭图》。会稽王曾出千金向他求过此图,被安道拒绝了。安道视金钱如阿堵物。” “阿堵物?”王献之疑惑的看着王徽之。 王徽之解释道:“对于名士而言,提起钱财庸俗不雅。所以族内有位从阿翁就称钱财为阿堵物。其他名士纷纷接受这个称呼,一律视钱财为阿堵物。” 王献之摇头。这些文人骚客,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倒是挺诚实的。在这个乱世,没有钱财,喝西北风吗? 转念一想,王献之问道:“戴安道的作品千金难求?” 王徽之颔首:“不错。你若喜欢,看中哪幅便带走哪幅。” 王献之迟疑的问道:“这样合适吗?” 王徽之不以为然的说道:“有什么不合适的。反正他又不会动手打人。” …… 所以王徽之这么拽,是因为看准了没人敢打他吗? 王徽之指着墙上的画卷说道:“我看这幅《兰亭图》就不错,七郎你若是喜欢,我就让阿良收起来。” 王献之摇头,转身回到内室,见戴逵放下了刀子,正在揉眼睛,王献之朝他走去。 伸手触碰案上的粉末,王献之开口问道:“石灰?” 戴逵放下手,正视面前这位如粉如玉的小人。“不错。” 戴逵年少时,有一日不慎打破了一只鸡蛋,他用绢布随意的擦了擦。第二日发现那块绢布变硬了。戴逵受到了启发,便找来石灰瓦片,将瓦片磨成粉末状,与蛋清搅拌,将它们反复揉搓,最后做成了一块碑。这几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