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国的大豆育种学家还是心情纠结,巴西和阿根廷的代表团专家,已经果断跪舔了。 一瞬间,陈建章身边已经围满了人,都希望能将此品种授权给他们,让他们在巴西和阿根廷试种。 潘德尔被挤到外围,酸溜溜地想道:哪怕是为迎合中国市场,你们就不能矜持点吗? 他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见证大豆产业历史的时刻,不矜持大概才是常态。 …… 第621章 一“豆”成名(3)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的编辑部。 “凯蒂,这是你采访回来写的报道?”总编皱着眉头看完大纲,抬头问道。 “对,大豆育种学家潘德尔刚从中国考察回来,我就幸运地得到了专访的机会。”女记者凯蒂兴奋得满脸红润,她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这可是‘东方魔豆’的第一手资料。” “东方魔豆?” “嗯,这是我给中国人的大豆新品种起的称呼。要知道,过去几十年里,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都发生了产量翻番的‘绿色革命’。与之相比,大豆产量却始终处在缓慢增长状态。中国人的成果,宣告了大豆‘绿色革命’的到来,当得起任何赞誉。”凯蒂说得兴起,却没有注意到主编的脸色。 凯蒂是一个漂亮而有才华的年轻女记者,但是,在卧虎藏龙的媒体界,仅靠漂亮和才华是不够的,她要有出彩的报道,才有出头的机会。 《芝加哥论坛报》是一家大型媒体机构,是芝加哥地区和美国中西部的主要日报,但凯蒂不幸地被分在不受重视的农业组。 就在这时候,凯蒂发现了“东方魔豆”的机会。 《芝加哥论坛报》的覆盖地区,恰好也是美国大豆的主产区,她相信,来自东方的革命性大豆品种,必将是一个爆点。 然而,总编揉着腮帮子上的肉,语气淡淡地点评道:“你不觉得报道中赞誉太过了吗?要知道,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国内的大豆单产也一直高企,说中国人带来了大豆‘绿色革命’,未免为时过早了吧。” “这不一样。”凯蒂用力挥手道:“我收集了过去二十年全国的大豆单产增幅数据,结果显示,产量增幅显著增长很少见;整体来看,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大豆增产基因以更快的速度改善。但中国人是纯粹改善了大豆增产基因……” “凯蒂。”编辑喊了一声,加重音道:“我们要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中国高产大豆的科技含量问题值得深究。” “科技含量问题?”说到这份上,凯蒂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有人不希望看到中国大豆扬名?是大豆协会有意见了?还是生物农化公司有意见?上帝,他们这是妨碍言论自由……” 说着说着,凯蒂的语气越来越激烈。 总编盯着她看了一会,直到凯蒂自动变得冷静了一些以后,才道:“首先,你要知道,我们不是上帝的报纸。” 顿了一下,总编用“第二”开头道:“我们是资本主义的报纸,我们也遵循资本的要求,做符合社会风潮的文章。” 纵然只是一名年轻的记者,凯蒂也没少听说过这种论调;但只有当自己亲自体会时,才能感知其中的讽刺。 她强忍着恶心,语气倒是好了一些,问:“这是怎么回事?” 总编面无表情道:“凯蒂,你知道大豆产业关联企业有多强吗?” 凯蒂当然知道。 在美国,大豆产供销链条完全由跨国公司控制;在种子和生产所需的其他原材料投入方面,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而在种植、贸易和加工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adm、邦吉、嘉吉等跨国粮商,他们哪一家不是名声赫赫? “有公司介入了吗?哪一家?” “不是哪一家,凯蒂。想想看美国大豆产业的基础是什么?和中国大豆政策又有什么区别?” 凯蒂犹豫了一下,道:“你是说,转基因技术?” “你说的没错。”编辑郑重地道:“让美国大豆走向世界的,是划时代的转基因技术,以及资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