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报纸送往汴京城中密如蛛网般的大街小巷。 除了努力工作的人和等候着的人,还不时有人赶来,找到刻印坊的管事,手中挥舞着交子钱钞,大声道:“加印,加印!我们东家恭贺《汴梁日报》今日复刊,要赞助加印一万份,印好后直接送到川西瓦子来!” 刻印坊管事笑逐颜开地记下来,笑道:“好嘞!不过您要稍等一等,在您前面,还有八万份的加印!” “八万份?” 川西瓦子来人有点傻眼。 但事实就是如此。 从子时起,丰乐楼、遇仙酒楼等七十二家正店所在的行会,城中各家瓦子、米市、炭行、肉铺、食店……都是直接拿了钱赶到刻印坊,要求《汴梁日报》加印。 各家都已安排了人手,等取到加印的报纸,便在汴京街头发送。 这名义上是“加印”,其实就是送钱。因为各家送来的钱,远远超过刻印坊加印的成本。 除了这些店家赞助的“加印”之外,通过原本渠道发售的《汴梁日报》一露面,便被抢购一空。 甚至还有汴京百姓在买下报纸的时候,往那些卖报送报的小儿郎手中多塞铜钱、塞包好铜钱的纸包,以此表示他们对这份报纸复刊的支持。 “可怜见的!” 一位妇人塞了一把铜钱给一个十多岁的送报少年。“这十几天里没一直营生,可苦了你了吧?” 那少年却一扬眉,摇头笑道:“不妨事的,办这报纸的东家一直有在周济我们,今天管事们还说今日报纸送完了要奖励我们呢!” “不过还是多谢大婶啦!” 少年一扬手中的铜钱,笑着向远处跑去。 * 傍晚,吕惠卿与吕升卿兄弟两人从府衙出来。忽见一名报童上前,不管三七二十一,塞了一份报纸在吕升卿手中。 “《汴梁日报》嘞,今天刊行的《汴梁日报》嘞!” 吕升卿对“汴梁日报”这四个字简直是深恶痛绝,当下嫌恶地将报纸递回去,道:“竟然还要我自己掏钱买不成?” 谁知那报童又立即将报纸塞了回来,笑道:“不,是那边脚店的老板一起买下的,要我帮着送给路上的人。” 吕氏兄弟两人都感惊讶,往道边一看: 那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脚店,脚店的老板充当主厨,正在店中当街的一面操持着炭火灶,忙着烹饪。 就是这样看起来并不富裕的小商贩,竟然也如此大方,买下多份《汴梁日报》……送人? 眼看那报童捧着一叠报纸又去送报去了,吕升卿气白了脸。 吕惠卿脸上却流露出一片了然,甚至隐隐有些欢喜。 “我今日总算是体会到了明远用的利器有多么强大——” 他笑着安慰弟弟吕升卿:“现在想明白这一点,也不算迟嘛!” 吕升卿疑惑地看着兄长。 只听吕惠卿笑着道出那件利器的名字:“民意。” 第248章 亿万贯 《汴梁日报》复刊, 是一件令整座汴京城都开心不已的大事。汴京百姓一连庆祝了好几日。 但令明远怎么都没想到的是,《汴梁日报》的刊行,竟然启发了吕惠卿。吕惠卿与王安石一番深谈,竟然劝动了王安石, 由新党创办了北宋第一份官方报纸——《汴京新闻评论》。 一听这报纸的标题, 便可知这份报纸以时事评论为主。多数文章都与新法的推行有关。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 这份报纸是想要以这些评论来影响民间清议,为变法说好话, 以期令新法推行的阻力减轻。 然而有趣的是,既然是官方办报,这《汴京新闻评论》便透着一股财大气粗的劲儿。报上刊载的是整篇整篇的文章,没有半条广告。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