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处理。 翌日,李从璟进宫。此行去见李嗣源,李从璟将赵季良也捎带在侧,荆南已定,后续处理事宜并不复杂,接下来要对付的无非就是西川与吴国。 先前,朝廷调云州大同军节度使秦仕德,顶替李绍斌就任东川节度使,此举试探意味居多,最终结果也没出乎朝廷预料,李绍斌没让秦仕德入境。 李绍斌,曾为从马直都指挥使,乃庄宗心腹,郭崇韬伐蜀时,他跟着参战军机,立下不俗功劳,平蜀后,封剑南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李嗣源入主洛阳后,李绍斌与孟知祥一样,对朝廷诏令阴奉阳违,桀骜不驯。 李从璟记得,在原本历史上,东川节度使乃是董璋,后随孟知祥一同起兵反唐。同光元年泽潞之战,董璋在怀州刺史任上,受梁帝之命驰援李继韬,为李从璟所败,本身也被阵斩。 董璋既死,李从璟早先还期望东川之局能有不同,现在看来历史的轨迹确有其必然性,两川之局也没因为死了一个董璋而有本质改变,惜乎彼时李从璟远在幽州,权势未成,对两川之事爱莫能助。 “早先孟知祥暗中支援高季兴,蛊惑其谋反自立,用意便在以荆南吸引朝廷注意,进而消耗朝廷军力、财力,使得朝廷无暇西顾。只是孟知祥不曾想到,荆南会被我儿如此轻易平定,荆南之役,我大唐非但未曾自耗军力、财力,国库反而因其得到补充,往后要用兵两川,荆南之财足够三成军资。” 谈及孟知祥,李嗣源免不了很生气,对方不遵朝廷诏令,李嗣源当然很没面子,可以说自继位以来,李嗣源没少在孟知祥那里受气,皇帝被臣子再三拂了面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成军资云云,李从璟不置可否。 李从璟问道:“前些时候,孟知祥上书,请求朝廷准其将家眷接往成都,此事不知父皇如何决定?” 郭崇韬平蜀,孟知祥并未参与,他成为西川节度使本就是猴子摘桃,他的儿子孟昶并及琼华公主仍在洛阳——琼华公主,乃是庄宗堂姐,孟知祥之妻。孟知祥野心膨胀,在蜀地胡作非为,也算是“内恃帝威、外拥强兵”。 李嗣源气愤道:“孟知祥先是私留财绢,后又杀我朝廷大臣,如今连家眷都不肯留在洛阳,叛国之心昭昭,朕岂能容忍此举!” “私留财绢”说的是孟知祥私自截留蜀国国库的钱财,“杀我朝廷大臣”说的是孟知祥杀西川兵马都监李严。 李严此人,李从璟有所耳闻,知晓对方乃是幽州人,弓马娴熟,辩才堪称冠绝当世。其人初仕燕,为刺史,同光年间,为客省使,奉庄宗之命出使蜀国,此行不仅才惊蜀地,让蜀主蜀臣大为敬佩,他也窥破蜀国虚实,察觉到王衍失政,故知蜀地可取,还朝后如实奏报庄宗,史说“平蜀之谋,始于严”。 郭崇韬领军伐蜀,李严为三川招抚使,“严与先锋使康延孝将兵五千,先驱阁道,或驰以词说,或威以兵锋,大军未及,所在降下”,功在三军之先,风采令闻者折服。王衍欲降之际,给康延孝递信,明说若是李严先来,他即开城投降。 康延孝因为讨蜀之谋始于李严,担忧王衍这是要诱而杀之,故此不同意李严去,但李严却是“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王衍见了李严,毫无害他之心,反而“以母、妻为托”,可见王衍对李严的认可程度。 此番李从璟南行荆南之际,李严自请为西川监军,当朝为掌控西川虚实,加强对西川的了解,遂允之。李严临行前,他的母亲劝他不要去,对他说:破蜀之谋本就是由你而出,蜀人恨你入骨,如今你再入蜀,蜀人必定要害死你。并表示你要是执意入蜀,那就是永别了。 李严不听,只说“为人臣,食君禄,当为国效力”,而后入蜀。 李严入蜀,孟知祥杀之。 一代风流人物,英才忠贞之士,本应再展才华,为国立丰功,青史留美名,却就此陨落,不得不让人嗟叹。 李从璟道:“武力平蜀,已不可避免,然要行此事,先需有‘四得’。” “何谓‘四得’?” “一得国政稳如泰山,二得边境不起烽火,三得两川详尽虚实,三得伐蜀之师五万。” “国政日趋平稳,藩镇无不臣服,新政推行百姓归心,再有二三载,可得稳如泰山;北境草原诸族自顾不暇,南境唯独杨吴摩肩擦掌,然则而今你既俘得徐知诰,当可以交还徐知诰为条件,与杨吴暂定互不兴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