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夫当国

第153节


的意思去办,最起码再给我拖延一个月的时间。”袁世凯斩钉截铁的做出最后定论。
  就在这是,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在得到袁世凯回应之后,一名侍从官走了进来。
  “大总统,火车站发来电文,袁会办刚刚下了火车,侍卫处已经正接着人返回总统府。”
  “嗯,马上安排一下,晚些时候我要跟克礼见上一面。”袁世凯表情依然不好,但是此时说话的语气已经有所改善。不得不说,在如今这个进退维谷的困顿时刻,他还是很希望袁肃能带来一些能够打破僵局的新建议。
  第76章,各有活动
  与此同时,袁肃在前往总统府的轿车上,听着夏寿康和李彬介绍目前中日外交的情况。
  早在年初的时候,日本公使已经在尝试着与袁世凯建立一些秘密联系。当时因为这件事需要慎重对待,所以总统府那边没敢太过声张。可是随着欧洲战事的爆发,青岛局势越来越引起国内的关注,中日之间的外交联系也渐渐浮出水面。
  夏寿康叹息的告诉袁肃,最近大总统的情绪不是很好,日本方面态度坚硬,英国方面又十分暧昧,并且也似是而非的在偏袒日本。外交部和政务院许多官员还是很畏惧日本利用军事在外交上面的威胁,尤其是日本还是协约国成员,一旦中日爆发武装冲突,那势必会开罪协约国所有的成员。
  袁肃心里很清楚,这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文章,真正的原因还是袁世凯在为帝制盘算。
  别说日本的军事威胁根本不足为惧,协约国也断然不会因为中日冲突而敌视中国。沙俄还指望着中国派遣劳工上前线支援,英国、法国也需要中国提供物资和商贸航运支持。归根结底协约国是不在乎青岛归属问题,所以也不会因为局部冲突而向中国宣战。
  此次进京,一方面是因为袁世凯的邀请,显然是对上次杨度来滦州的一些问话需要进一步的试探一下,另外一方面袁肃自己也是需要尽快与袁世凯一晤,商讨关于青岛问题和帝制之间的一些关联事宜。
  他很清楚,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是关于整个北洋政府命运以及青岛问题的决定因素。北洋政府是否能够从帝制活动中挺过来,青岛是否可以趁机收还归中国,这两件事不仅能够改变近代中国的历史轨迹,同时也是奠定全国上下民族大义的基础所在。
  前者自然不必多说,而后者是实现中国南北统一最关键的一点契机。
  车队开进总统府,袁克定亲自到中海迎接,下车之后,袁克定先安排袁肃到下榻之处洗了一个澡、换了一身衣服,然后这才引着其前往怀仁堂。正如之前每次来到总统府一样,循规蹈矩的还是要先跟一众亲戚拜访见面,好在今时今日身份地位大有不同,不必再像以前那样一定要一丝不苟的走完整套流程。
  一一见过所有长辈之后,袁克定热情不减的带着袁肃去北海转了转。他告诉袁肃,父亲现在正在北海国政办公厅办公,可能要到下午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
  袁肃倒是并不着急与袁世凯见面,反正现在人都来了,迟早都会与袁世凯会面。
  中午二人在北海的一处食堂简单吃了一顿便饭,吃饭的时候,袁肃倒是煞有其事的向袁克定打听了杨度和筹安会最近的情况。当然,这些情况他并不是不知道,眼前正是帝制前期筹备最为紧张的时候,筹安会和一众帝制爪牙的活动越来越没有遮掩,很多事情早已经刊登到报纸上面了。
  袁克定很高兴袁肃能主动问及这件事,当即侃侃而谈的说了起来,又说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经过研究之后认为,在中国还是更适合推行君主立宪制,还说这些外国学者早已经把文章发表到了《顺天日报》上面,其他各地的大报纸也都纷纷转载。
  杨度最近这段时日并不在北京,筹安会也都分散到华中和华东地区去做学问了。
  不过即便如此,袁克定依然没敢把一些话说的太露骨,他再三强调筹安会只是一个学术研究性质的组织团体,这段时间里筹安会的活动只不过是在唤醒老百姓对国体政治的认识。正是因为有筹安会的努力,民间有不少人都在开始议论国体,许多老百姓还是怀念昔日有皇帝治理下的日子,不是说心甘情愿遭人统治,但是皇帝是给了天下黎民一个信仰的方向。
  对于袁克定侃侃而谈的这些话,袁肃倒是没有完全听进去,权且只当作是在闲聊罢了。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武夫当国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