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游之金庸奇侠传

第642章 “杂家”之道


正确性,不急于批判,但也不盲目地推崇,一切以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去论证分析然后为我所用,就比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方杰认为两者都同样重要,而不是非要分出个谁主要谁次要,佛家尊释迦摩尼,道家尊老子,儒家尊孔子,刚解放那会尊***,这些其实都是主观意识作祟,是要不得的。
  方杰只是觉得可以明确一个十分简单的基本思想:取百家之长,对的就去做,错的就改,好的就去学,坏的就摈弃,有用的就拿来用,没用的就无视,喜欢的就去欣赏,讨厌的就骂上两句,总之不要去理会什么学派,什么主义,什么乱七八糟的思想,那些只会混淆视听让人越来越糊涂,就如同流行歌曲一般,好听的听就是了,自己听着舒服了就行了,管它是谁唱的,若是搞成像追星族那样,岂不是成了一种变相的宗教?
  刚开始的时候,方杰的这些言论让倚栏衰草很是不服气,但随着这类辩论的深入,才思敏捷的倚栏衰草也渐渐变得理屈词穷了,其实她十分清楚儒家思想里确实有不少不足之处,但长期的熏陶之后让她成了一个盲目的卫道者,不愿意承认这些,以前是没人有那个本事能跟她理论,她随便来两句之乎者也诡辩一下就能让对方哑口无言,可惜如今遇上了方杰。
  所以,情况往往是方杰拿儒家思想里的经典言论去反驳她的儒家理论,结果不辩是输,辩了还是输,最后倚栏衰草只能放弃对儒家思想的守卫,而尖锐地提出佛家、道家甚至法家等一些思想理论来批判方杰的这种一切皆可为我所用的“杂家”思想,但让倚栏衰草没想到的是,方杰竟然对各派思想理论也非常熟悉,故技重施地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让倚栏衰草彻底地服气了。
  在两人的这场大辩论过程中,忘情可谓是进步不小,她几乎就没插过嘴,但作为旁听者,自然能够较为客观地判断孰是孰非,进而终于明白方杰为什么一直强调只有极端客观地看待问题才能把易术学好了,因为方杰对这场大辩论的总结便是:
  “道是什么?规律!只有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去看待任何问题,才能准确地把握万事万物的规律,规律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我只相信事实!”
  “道是什么?道理!天大地大,道理最大,不论什么事物或者思想理论,谁有道理我支持谁,哪句话有道理我就拿来用,没道理的直接无视,管他是孔子还是释迦摩尼亦或是书本上说的,就算是天王老子放的话,我也要先看看有没有道理!”
  “道是什么?方法!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佛家有佛家的方法,道家有道家的方法,儒家有儒家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不同情况的时候,具体的正确方法就不同,哪一家的方法正确,我就用哪一家的,用错了,就换,就改,直到寻找到正确的道!”
  “道是什么?真理!我始终坚信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人说的不算,书本上写的不算,只有亲自实践的才算数……游戏也好,生活也好,用易术推算命理也好,那些成功的人,往往就是善用其道之人,而那些失败的人,恰恰就是那种自以为是毫无自知之明且一错再错的人……”
  或许这场辩论对忘情来说,没有实质上的帮助,但至少奠定了学习易术的基础世界观,思想上得到了一种升华,用这种辩证法的态度去学习易术才有可能成功,当然了,这种观点不一定适应现代社会,毕竟能做到真正客观的人少之又少,在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情况下,自然难以生存下去,所以选择了这条路,就等于选择了一条孤家寡人之路,方杰不知道这对忘情来说是福还是祸。
  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方杰还真就每天抽出1个小时时间传授忘情易术,每当这个时候,倚栏衰草便会加入进来旁听,虽说她能把《易经》倒背如流,能经常引用里面的理论作为为人处世之道,但用这个来算命就不太擅长了,方杰所传授的易术也不纯粹是《易经》,而是在《易经》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十分复杂的算命改运方法,也就是号称“五大神数之首”、“天下第一神数”的紫微斗数,所以倚栏衰草只能当学生旁听了。
  不过,在方杰练级的时候,关系有所改善的忘情和倚栏衰草便会在私底下互相讨论研究,吸收方杰所传授的易术知识,久而久之,两女的易术水平突飞猛进,以前很多不明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网游之金庸奇侠传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