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以来,他第一次有了恐惧的感觉。 取得洛涧大捷之后,晋军主力部队继续挺进,跟被围晋军会合。至此,晋军水陆军队八万人完成了集结,屯扎于淝水之东。 就在此时,一个决定淝水之战关键转折的人物登场了,他便是此前被苻坚俘虏的东晋雍州刺史朱序。朱序被俘之后,苻坚按照传统,给予优待。 朱序此番被苻坚委任为使节,前往劝降,可惜朱序不仅没有劝降,反而对谢石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 谢石本打算固守,把苻坚给耗走,在朱序的劝说下决定主动出击。 淝水被选为两支大军的决战之地。 苻坚大军集结在淝水西岸,和晋军隔河对阵。当时苻坚军中,苻融军团共有二十五万人,苻坚从项城又带来了八千骑兵。 但是苻融又派出三万部队前往荆州,此外在洛涧又损失了一些兵马,又留下一些军队驻守寿春,因此淝水岸边的前秦军队真正只有十五万。 秦军精锐是氐人士卒,集中在苻融指挥的中军。此外大军中更有诸多汉人、鲜卑人、羌人以及乌桓人,他们对氐人建立的前秦没什么忠心,是畏威而来。 种族上的纷杂增加了编制的复杂性,指挥起来更加困难。光是语言就是一个问题,各族语言不同,苻融的命令要先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才能下达。 十五万人来自五花八门的种族,又没受过正规训练,如今在淝水西岸挤在一起,即便神仙做他们指挥官,只怕也很难调度自如。 双方沿淝水严阵以待,一时都倒没什么举动。 彼时,苻坚与苻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对面的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苻坚对苻融说道:“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忧然有惧色。 这便是成语“草木皆兵”的出处,说明在洛涧大败之后,苻坚已经由轻敌变为怕敌,变得信心不足。 就在此时,苻坚收到谢玄写的一封信,信中说道:“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从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 谢玄的打算是尽快决战,按照计划,他将率领八千精锐渡河作战。如果形势顺利,后续主力就渡河发动大规模攻击。如果失利,也可有主力做接应。 对谢玄的要求,前秦军中有很大分歧,大家多半认为这里有问题,应该严辞拒绝后撤,但是苻坚和苻融却认为:“等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让骑兵向他们发动冲锋,哪有不大获全胜的道理?” 因此,苻坚下令军队后撤。 苻坚的想法看上去并没有错,秦军以逸待劳,用骑兵来对付渡河晋军,在战术占有很大优势。 但是苻坚忽略了一点,他有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军队秩序井然后撤?苻坚只考虑了对岸的敌人,而没有认识到身边的十五万人,可能是更危险的敌人。 后撤指令下达了,一场大混乱随即爆发。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普通秦军士兵在这场撤退中会有什么感受。 他处身十五万人之间,放眼望去,四面八方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海。他一直生活在北方,原本做梦也想不到会到这个叫淝水的地方来。 他知道马上就要爆发一场血战,很可能会战死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对岸的晋军到底有多厉害,他没有把握。 但是不久前发生的洛涧之战,听说自己这边死了很多人。 想起这些,当然会让他高度紧张,而周围人口密度偏又如此之大,这不但不会缓解他的压力,只会弄得他更紧张。 恐惧在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互相传递、互相加强的。 有些军官的话他可能听不懂,即便队长和他操同一语言,他可以听的懂,也很难理解。军官说:“大家应该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