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之力挽狂澜

第一千零五十章卧薪尝胆多尔衮


    辽东,盛京城。

    盛京街道上依旧是如往年一样地喧嚣热闹,各个酒馆,商铺依旧是宾客盈门,一副生意兴隆的景象,就连那些穿行在街道各处的游动小商贩们,看样子生意也很是不错。

    毕竟如今正是金秋时节,一年中难得的收获季节。

    一顶黑色的轿子在街道上匆匆而过,轿子一侧的窗帘掀起,露出大学士刚林面色凝重的一张脸来。

    作为一名正宗的满清贵族,这几年间,随着女真勇士在各地的东征西讨,在清兵的节节胜利中,刚林可谓是亲眼目睹了盛京城从弱小到壮大,从凋敝到繁华的全过程。

    每年的金秋,都是盛京城的民众百姓最为高兴和幸福的时候。

    打量着街道两侧的繁华景象,刚林眉头微皱。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今年的这番气象,相比往年,隐约有些不同。

    随着轿子的移动,刚林的目光在街道上迅速扫过,突然间,他的脸上现出了明悟之色,随即他便叹了一口气,放下了窗帘。

    他已发现不同在哪。

    不同之处在于,虽然依旧繁华,但街道上却缺少了那些昔日一掷千金满清贵族们。

    若是在往年,这个富饶的季节里,女真勇士们也早已披挂整齐,手持尖刀和利箭,在蒙古,在朝鲜,尤其是在大明,趁着当地民众百姓丰收的时候,纵马挥刀,抢掠来无数的奴隶百姓,以及种种丰厚的战利品,将其带回大清。

    耀眼的金银珠宝,小山一样的粮食,肥壮的牲畜,所有这些,都是勇猛的女真士卒们的缴获,收获。

    每年的这个时候,盛京街头最不缺的便是那些气质剽悍而又一掷千金的满清贵族们,他们将手中大把的金钱,肆意挥洒,将盛京的繁华不断地推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高度上。

    尤其是在去岁,当皇太极率军在锦州城下,一战尽屠十五万明军,缴获了明军大量物资财富的时候,盛京城的繁华,也达到了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那时的盛京,真的是一座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天上之城。

    虽然不是秋季,但整个城池,都弥漫着一股丰收特有的醉人味道。

    此城只得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然而,那似乎也是盛京城最后的繁华一梦了。

    随着那个人突然地加入战局,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开始不知不觉地逆转,那个人坚定地一步一步,巧妙运用手中的八千士卒,硬生生地打碎了大汗的雄心壮志,于千钧一发之际,逆转大明危局。

    清兵原本吃下肚的东西,却又不得不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其后更是在那个人的兵锋威慑下,清廷不得不与大明签署了那份屈辱的和约。

    那份和约,还是刚林亲自前去大明京师谈判、拟定并签署的。

    刚林感觉,今年堪称是自太祖努尔哈赤夺下盛京城以来,盛京城最为萧条的一年。

    所谓萧条,并非指的是盛京城不再繁华,而是指盛京城的增长和发展势头,已经出现停滞,并开始掉头向下。

    与大明签订合约后,也就意味着以往满清的抢掠发家模式,已无法再继续持续下去。

    最富有的大明不能抢,蒙古那边,察哈尔部那里,肉没有几两,人却极是凶悍,抢劫他们很容易让满清也磕掉几颗牙齿,伤及自身。

    更何况那个人也是察哈尔部的摄政王,察哈尔部有难,他断然不会袖手旁观,所以蒙古那边,满清贵族们也早已达成共识,若非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绝不能轻易与其交战。

    以免再度招惹出那个煞星来。

    再往北,是比女真人更穷,也更凶悍的罗刹人,完全没有抢的价值。

    那剩下的便只有朝鲜了。

    今年,在清军的压迫下,朝鲜王勒紧裤腰带,不顾国内的民怨滔天,硬着头皮又从朝鲜民间搜刮了二十万奴隶与十万石粮食,白银五万两,全部进贡清廷。

    这点东西放在以往,怕是大汗连眼皮都不带夹一下,但是在今日,竟也被无数满清贵族觊觎不已,眼红耳热地等待着朝廷的赏赐。

    今年的收成属实不好,没有猪羊,有只兔子腿啃啃,也是好的。

    摇了摇头,刚林轻叹一口气,在一晃一晃的轿子中,身体后靠,慢慢闭上了眼睛。

    今不如昔啊。

    片刻之后,黑色轿子在一座巍峨高大的府邸面前停了下来。

    刚林手持一叠文书,匆匆下了轿子,随即踏上那十余级白玉阶梯,来到了那座府邸门前。

    这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明末之力挽狂澜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