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来,居然带着暖意。春天好像来了。 突然之间,一种难言的情绪重重地压在心口。眼睛一热,眼前的景物有点模糊起来。黄昏吃了一惊,急忙躲进阴影,悄悄地用手指在眼角刮了刮。感觉到一点凉意。 等天完全大亮,招工工作终于结束。 “好了,累死了。怎么样?”黄昏问于乐。 “差不多了。” “那么,走了,十二点之前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们回上海。”黄昏舒了一口气。 “还不能走。” “为什么?” “还差一个人。”于乐笑了笑“我名单上排名第一的那个人还没来,也许,我们该登门拜访。” “什么人,这么拽?”黄昏感觉有点奇怪。 “一个叫许林的工程师。”于乐说:“其他人我们可以不要,这个人必须弄回上海,没有他,我没信心将厂子弄好。” 黄昏有点惊讶“这个许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这么看重?” 第八章许林前半生的人生 说起许林这个人,于乐可算是印象深刻。 大家都是在家用电器圈子里混的人,彼此都有所耳闻。只不过,去年一年对二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年头。于乐的红光电子倒闭不说,还被扬子集团给了黑了。许林所在的厂也破产变卖,现在连机器都被人拆了个精光当初,许林是这家工厂的总工程师。这人有一个特点,动手能力极强,天生都有一种立体思维。只要你能说上号的洗衣机,他就能靠手工给你拼装一个出来。 本来,做一台新型号的洗衣机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其后需要在试验室里反复试验,以期获得准确的数字。但这仅仅不过是,有设计之后的论证。设计前的创造性思维才是关键。恰好,许林就是这种有着创造性思维的人。 许林今年四十出头,文化程度不是太高。这家工厂也是一家有着四十年历史的老厂。前身是一家市级机械厂,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生产拖拉机和农用机械。可以说,许林从一出生起就能够嗅到工厂里的钢铁和机油味道。他的人生都是伴随着工厂的发展成长。二十年前,他毕业于厂里的技工校,学的是机修专业。刚毕业那年正好碰上中国家电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刚好改革开放。老百姓手头有了点闲钱,饭也能吃饱。 能够吃饱饭,又有闲钱。必然需要解决基本的精神需求。于是。电视机开始疯卖。 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地工资也不过三十来块。而一台十二英寸地黑白电视机就要卖到三百多。还有价无市,需要凭票购买。 见市场火爆,厂里也买了一条生产线。开始生产电视机。 那一年,竞争还不算激烈。 但几年之后,电视生产厂家便开始遍地开花。有名的没有名的品牌有两百多种。什么“熊猫”、“西湖”、“牡丹”、“黄河”、“长江”“金丝猴”后世地人无法理解这么多品牌一同冲击市场的情形。 市场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嘴巴多了,谁也吃不饱。于是,一些小厂就开始倒闭。大浪淘沙。最后,只有三五家活了下来。终至成为家用电器大鳄。 很不幸,这家工厂死掉了。 没办法,只得转产。 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下,厂里引进了一条德国线,开始生产冰箱。刚开始地时候,生意还不错。各地前来购货的商家成群接队。汽车在厂门口排起长龙。甚至有工人受了商家的好处,给人代开发票,代提货,很是弄了点**银子。 厂里这一宝算是押对了。 这一时期,正好是电视机饱和,而其它家用电器开始发轫的时候。作为一种功能神奇,块头巨大的电器,冰箱是人们的首选。想想也是,这么大一个铁疙瘩往客厅里一杵。当真是先声夺人,派头十足。 不过,厂里一开始弄的不过是简单地单门冰箱。因为生意很好,满足了,也就没有心思再搞什么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于是,到双门冰箱一开始出现。厂里的订单开始急剧下降。再往后,那些装饰漂亮、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冰箱一出现。单门的小个子产品就乏人问津。最后无声无息地死掉就成为宿命中的结局。 冰箱搞不成,怎么多工人要吃饭。总不能置之不理。 于是。继续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银行被工厂老是伸手要贷款弄得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死活不肯多给钱。 好不容易弄了点资金。厂里这才发现,这点钱根本就搞不成什么事。只得退而求其次,弄点短平快的东西。 这个时候,又一次机遇摆到他们面前。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村市场。尤其是洗衣机,单缸的。 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成本低廉。成品售价也不过两三百块。任何人都能接受。 于是,开始生产。 这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