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折中的地方。 大村子,人口多的,就单独修一个学堂。 雇佣的都是那些科举无望的穷秀才,村学的目的是扫盲,能教百姓识字算数就够了,不需要很高深的学问,能考上秀才功名的,哪怕是吊车尾的成绩,也是绰绰有余了。 但也不是都收,晏承安从他祁哥那边要了一套测试题,人品过关的才录用。 这套测试题,基本上就直接排除了那些顽固不化,思想腐朽的书呆子。 是了,所有的村学,都是要收女学生的。 每一所村学,按照学生的人数,分两到四个老师,学费是全免的,只需要自己出笔墨纸砚的费用,然后学堂的修缮等等,都是学子的家庭共同承担。 老师的工资,也是国家出钱,甚至晏承安还讨了个巧,这些村教师,新拟定了一个小官职,九品学官。 这要放到后世,就能说一句公立学校的正规编制教师了。 就这条件,已经足够让那些秀才们努力争取了,他们从前读书,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吗? 但他们的能力也就到这里了,能考上秀才,都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想要再往上考,又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可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拿不出这钱的。 如今他们秀才功名也能当官了,虽然是新拟定的官职,但那是实打实的九品官啊,享受国家俸禄的。 接下来是招生,招到六到十五岁的学生,原本想不限年龄的,但根据实际情况来说,不是特别合适。 十五岁的孩子,已经成丁了,不能称之为孩子了,甚至还有很多人十五六岁就要成婚了,再来上学就耽误家里的活计了。 但晏承安跟他祁哥学了,学校上五天休息两天,这两天刚好就上公开课,谁都能来学,也是不要钱的。 招生的时候,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几乎所有家庭都把男孩儿送来读书了,但是女孩儿,就零星几个。 想也能明白,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晏承安也不慌,家里有女孩儿的,不送来读书的,如果家里还有男孩儿,那就收一年十两银子的学费。 这政令发出去,引得无数家长的不满,女孩儿读什么书呢,读书有什么用呢? 他们送家里的男孩儿读了书,以后不说考科举,去城里找个工作也方便。 但晏承安八风不动,铁了心要让女孩儿们一起来读书。 那些家长闹了一通,最后也没用,甚至还有几个过分的典型,直接被取消了入学资格。 呵,想读书,给了他们这个机会,学费都免了,一套启蒙书籍,现在也不贵了,这还不珍惜。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