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脸上挂不住:“什么轻重缓急!阳江船厂被攻破,军士被杀,船匠被掠走,这事如何能说不重?我大明对倭国宣战日久,却迟迟没有真正的行动,只是拦截一些倭国船只,若长期以往,岂不是成了笑话?” “南洋诸国在看着我们,朝-鲜也在看着我们,怕是倭国的足利义满已经在嗤笑我们无能了!皇上,臣请给琴岛水师命,准其出征对马岛!”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转过身,严肃地说:“燕王必然会打败帖木儿,西域事一定会在开春时结束!快马传令陕西、山西、四川三省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务必在十一月之前送完最后一批粮食,若自认不能,立即辞官,无需朕批复,副手接任,副手不能,次接替!哪怕是将整个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官员都换了,朕也要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按期送粮!” 听着朱允炆不容反对的命令,解缙、郁新、夏元吉等人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这就是不惜代价了!不过事已至此,战争已经开始了,不把帖木儿打败,大明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哪怕是委屈下百姓,委屈下地方,也必须去做了。 朱允炆看向铁铉:“你领兵部,如何看待琴岛水师请战一事?” 铁铉犹豫了下,看向郁新与解缙。 朱允炆冷厉地呵斥:“是朕在问你话,不是他们再问你!怎么,你一个堂堂兵部尚书,已经成为了阁臣的僚属不成?!” 此话一出,解缙与郁新顿觉浑身发冷。 这是什么意思? 皇上是在说内阁结党,控制六部,操控朝臣? 铁铉打了个哆嗦,平日里内阁处理诸多政务,六部地位俨然低于内阁。可在内阁设置之初,包括运作至今,也没有任何人说过内阁是凌驾于六部之上,更没有谁说过六部需要向内阁负责。 当长期以来,内阁把持着一些政务处理权,加之又在宫内,与皇帝接触过多,话语权又重,导致朝廷官员往往认为内阁大臣是“丞相”,自觉向其负责。 现在听朱允炆的意思,内阁就是内阁,还不是丞相,六部是六部,也不是内阁之下的衙署与附庸。或许,朱允炆是对内阁中诸多行事有些不满了吧…… 铁铉见解缙、郁新请罪,连忙解释:“皇上,臣之所以看两位阁臣,只是因为臣之意见与其相左。臣以为,进军对马岛之事早已敲定,不宜拖延,以免让水师将士寒心,也徒让朝-鲜看了笑话,失了国威。” 朱允炆脸色缓和了一些,看向杨士奇:“你认为呢?” 杨士奇分析道:“西北事之忧,忧在后勤,而后勤又侧重于陕西、山西、四川等地,与山东琴岛水师并无多少干系,且水师相应粮草早已到位,不存在额外增加负担之事。加上军策已定,宣战日久,是时候用一场战争告诉倭国与藩属国,大明不是好惹的。” 第八百九十章 艰难前进的大明(二更) 杨士奇反对内阁的保守与过度谨慎,西北事虽然繁多,出现了诸多不足,但整体大局依旧可控,只要再坚持两个月,征西大军的后勤就足够囤积至明年开春所需物资,百姓自然也会在元旦前后回到家中,一切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因西北繁杂的事而束手束脚东面的手,这是不合适的。 自二月阳江船厂事件之后,大明始终都没有给倭国一个真正的教训,水师空前的搜寻与动作,也只能是清剿一干海贼、少量倭国船只,即没有找到陈祖义,也没有让倭国付出代价,再这样下去,南洋诸国与西洋诸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 大明也不咋滴,你看,海贼和倭国都欺负了大明,这不没事的嘛。 难道我们还不如海贼,不如倭国?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笑嘻嘻的老好人,文官可以去当,武将不能!内阁可以去当,皇帝不能! 如果大明是一个是人,那必须是一名威风凛凛,不可亵渎、随意招惹的战神,他可以脱下盔甲,穿上儒服,可以手持书卷,书写春秋,但他必须有强壮的体质,有敢于亮剑与作战的血性、勇气。 杨士奇很清楚,这个世界除了帖木儿之外,已经没有人是大明真正的对手,更没有人可以迫使大明选择蛰伏、韬光养晦,既然不需要忍耐,既然拥有战而胜之的力量,就没必要让敌人看笑话。 朱允炆看着沉稳又不失锐气的杨士奇,这些年他的变化很大,尤其是受国子监新学的影响,他已经不再是纯碎的儒士,而逐渐蜕变为一个成熟的、具有高度洞察力与远见的政治老手,加上他本身的经历与磨练,多年打下的人脉,他已然站稳了朝堂。 朱允炆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解缙与郁新,抬手道:“起来吧,内阁有诸多功劳,朕是知晓的,这些日子以来,你们确实劳心劳力了。然眼下茹瑺在巡抚山西,陈迪在督造北-京城,张紞又在交趾,他们一时半会都无法回来,不妨就由内阁、六部商议,自尚书中选一人进入内阁吧。” 解缙、郁新正是惊魂之中,如何都说不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