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传召大臣商议,往往是日出至日落,都是处理不完的事,不加班想要当日处理完政务,都不太可能。 都羡慕皇上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可谁曾想过,历史上有许多有为的君主,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的时间与空暇去享受,国事为重,社稷为重,不是嘴上说说。 许多人臆想着帝王的快乐,却从没有想过帝王的苦衷与无奈,辛苦与压力。 初阳升,朝会开。 朱允炆临朝,官员奏事。 大事不多,小事不少。 给事中陈继之奏报:“凤阳府开年后至今未有一场雨,土地日渐干燥,有再旱之势。朝廷应早作安排,以免流民起,百姓苦。” 凤阳! “旱灾始终困扰凤阳,可有一劳永逸,彻底解决之办法?” 朱允炆有些头疼,这个地方刚正常了一年,这又要开始闹大旱了? 右都御史练子宁出班:“臣以为,当在凤阳府广修井渠水利,旱时以井浇灌,保住庄稼。涝时可以沟渠池塘等蓄水,涵养水源,可化解凤阳旱涝顽疾。” 朱允炆也有这个意思,将目光看向夏元吉。 夏元吉苦着脸,无奈走出:“皇上,国库今年困难,兴修水利耗费过大,怕是难以承受……” 朱允炆知道夏元吉的难处,虽说建文五年的财政再创新高,可因为征调民力于各省砍伐树木,聚数十万民力于北平营造新都,加上大西北混凝土修筑,城关修筑,新军之策的再扩大,水师最大规模出海……耗费了太多太多财政。 今年开年,又是大军开拔,西征开始,战争要打多久,打到什么程度,后续要不要再征调军队至西北或大同等地,这都是未知数,户部不可能掏空了去修水利。 “可旱情不等人,此时打造井渠,尚可保住凤阳部分夏粮,若拖延下去,旱情有变,怕会颗粒无收,朝廷再调粮支援,再安排救灾,也是一笔大花销。” 练子宁急切地说。 夏元吉长叹,对练子宁说:“今年事有多少,诸位都清楚,户部有多少家底,如何分配的,诸位也都一清二楚。凤阳府水利修造,皇上北巡时提过,户部也找工部厘算过,若保凤阳府各地民生与庄稼,至少需三百万两,户部拿不出来,最多只能动用备灾银,抽一百万两。” “如此之多吗?” 练子宁有些惊愕,三百万两,这可以比动用三十万军队南征的费用了。 工部侍郎黄福走出佐证:“确如夏尚书所言,水井沟渠修造耗时耗力,单井成本颇高,若在凤阳府大修水利,一百万两不足用。” 群臣议论纷纷,如此一大笔支出,确实让户部为难。这才年初就动用备灾银,那后面再出点什么事,朝廷没钱可用,又该如何是好? 朱允看着夏元吉,略是沉思,开口道:“一百万两少是少了一些,但凤阳问题,确实不宜再拖了。这样吧,户部去借两百万两……” 第八百零九章 大明国债(二更) 借钱? 群臣错愕。 从古至今,农民借过钱,士子借过钱,商人借过钱,官员借过钱,甚至皇上也借过钱。可户部借钱,这个,着实没听过,没见过啊。 夏元吉也呆住了,朱允炆说让户部借钱? 找,找谁借? 农民没钱了,找邻居亲戚周转。士子没钱了,可以找朋友、名士要点接济。商人没钱了,可以质押抵债借钱,官员可以凭着名誉、俸禄借钱,皇上可以耍无赖,从户部里拿钱。 户部委屈啊,找谁借去? 要不皇上,你借二百万如何? 朱允炆下旨传召皇家中央钱庄大主事梁成同,待其入殿后,问:“钱庄可否拿出二百万两,支持凤阳-水利修筑?” 梁成同言:“皇上,此时中央钱庄一口气也拿不出二百万两来,若等至秋日,二百万两不成问题。” “为何?” 练子宁连忙发问。 凤阳旱情等不到秋日,真要是大旱之年,这夏日就要遭殃,秋日哪里还需要这笔钱。 梁成同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