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民伤财,且后勤压力太大,不得不放弃。 抛开了四个选项的朱元璋,转头开始不珍惜民力起来,选择在了凤阳营造都城,同时还征调民力修筑与扩建南京城…… 在朱允炆看来,朱元璋最中意的定都之地应该是开封,因为朱元璋在开国之初,洪武元年,就确定了两京制,即以金陵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后来还亲自跑到开封视察。 只不过后来凤阳中都成了烂尾楼,开封也被取消了北-京的称号,洪武十一年,正式定都南京。可即便如此,朱元璋也没有放弃过迁都的心思,不断派遣大臣考察长安、洛阳、北平等地。 洪武二十四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疏陈言:“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 这封奏疏正中朱元璋心思,为表重视,特派太子朱标亲自视察西安。如果没有后来朱标去世,朱元璋极有可能在生前就开始动手筹备迁都西安的事宜,至朱标接班时迁都。 洪武朝谈论迁都很正常,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即便是反对,也只不过是反对迁都所在地的好坏,不是反对迁都本身。 可洪武朝才过去几年,朱允炆提了一嘴迁都的心思,竟然遭遇了如此多人的齐声反对,不是欺负老实人不会杀人是什么? 朱允炆看向朱棣,严肃地说:“朕欲都北平,四叔以为如何?” 北平! 朱棣心神一震,突然明白过来,自己在北平的宅子被烧的根本在这里。怪不得,怪不得啊…… “都北平,天下平!” 朱棣没有心疼宅子,而是严肃地答复。 朱允炆笑了笑,没有理会木然不言语的大臣,伸手指了指城外远处的民居之地:“对于定都一事,当年诚意伯曾劝说太祖定都于此,言说北平‘东连沧海,西接晋冀,前者弥瀦大陆之利,北有重关天险之固’,是绝佳之地,可惜当年情势不能。” 明初时期,朱元璋并没有消灭北元主力,东北、西北、西南、北部,到处都是元朝的势力与力量,直接选在北平,缺乏足够的纵深,加上连年征战,北面人口锐减,后勤保障实在困难,不得已才放弃。 “当年不能,今日未必不能!朕知朝廷中会有无数官员反对,会有诸多阻碍,但是!”朱允炆转过身,看着众官员,冷厉地说:“朕希望你们能以国事为重,以长远为重,大明不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大明,还是朕的子孙,你们子孙的大明!” 解缙、茹瑺等人脸色有些难看,大家都是老狐狸,你朱允炆别想忽悠一句就把迁都的事给确定了。 郁新走出一步,高声反对:“北平虽是前元故都,然已是落败之地。皇上想要迁都北平,必然需要营造宫殿,大兴土木,以至于劳民伤财,国库空虚,臣以为,一动不如一静,迁都不如不迁都!” 朱允炆嘴角有些抖动,问道:“不知诸位北巡途中可遇到过疏浚会通河的民工与匠人,遇到过修筑混凝土的民工与匠人?你们有没有问过他们,朝廷耗费巨大,疏浚河流,修筑混凝土道路,有没有劳民伤财!” 夏元吉与杨士奇微微皱眉,两个人一直都陪在朱允炆身旁,曾亲自与这些民工与匠人交流过,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问朝廷疏浚完会通河之后,要不要再疏浚其他河道,这些人意犹未尽,这些人担心会通河工程结束之后只能回家耕田。 民工与匠人渴望参与这样的工程,劳民这两个字已经谈不上了。至于伤财,也未必如此。 夏元吉最初以为国库支出钱财开展各项工程,是耗费国孥,拖累国家的行为,可朱允炆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甚至还多次怂恿与鼓励户部大胆一点,在河道治理、道路修筑等方面多花点钱。 面对朱允炆的怪异思维与观点,夏元吉保持着高度怀疑,但一路走来,夏元吉终于还是理解了朱允炆的观点。 朝廷要大兴土木,就需要征调民力,只要朝廷不让民力白劳动,给民力发工钱,那户部支出的银两自然而然会进入到民工手中,而民工在拿到这些钱之后,并不是全都埋起来,而是会拿出来给家里人置办东西,可以是布匹,可以是书籍,可以是朱钗,可以是蔬菜和肉…… 无论哪一种,这些钱都会重新流入商人或小贩的手中,而这些人也不会将钱全部存起来,而是拿出钱来购置货物,做大生意,再创辉煌…… 一文钱,一票钞,通过一条无形的链,最终以税收的方式回到户部手中,钱还是那个钱,中间却增加了无数的货物。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朱允炆开启营造北平城这一大型工程,户部虽然会拿出不少钱,但对于整个大明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伤财吗?从长远看,似乎也谈不上,甚至随着税收增加,户部似乎根本没花多少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