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嘿呦!” 马恩慧与贤妃听闻之后,脸有些发烫,一转身钻到了马车里面不打算出来了。 朱允炆在一旁哈哈大笑,这些百姓的号子自己是听过不少的,后世时打地基都需要喊号子,偶尔调侃几句并非是不尊重与调戏,而是缓解下疲惫,这对百姓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夏元吉、杨士奇跟着朱允炆走了过去,打井的百姓见状让出一条道。 “呀,原来是在下井桡(nao),怪不得要喊号子。” 杨士奇笑着说。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问出了一个让人以为是白痴的问题:“井桡是什么?” 众人看着朱允炆一脸发懵,感情这位是个傻少爷,连这都不知道? 朱允炆很郁闷,自己是真不知道,小时候虽然挑过井里的水,但那都是砖石结构的,没见用木头的,再后来打井都用机器,一根根长条管子往下钻,也没开这么大一洞,哪里见过什么井桡。 老丈见识多,知道何不食肉糜的道理,虽然有些鄙视朱允炆这种小白,还是主动指着坑里的六边形木架说:“这就是井桡,还是六密的,用来支撑井壁不塌陷。” 一尺一为一密,六密即六尺六。 “呵呵,大家莫要笑话,我被家里管得严,轻易不出门,这第一次见开井,可需要帮忙,我也想试试。” 朱允炆很大气地承认自己确实不知。 带头喊号子的冯上六和老丈眼神交流了下,老丈微微点了点头,冯上六这才招呼道:“既然这位少爷想要做点事,那就帮忙夯井桡吧。” 朱允炆接过一旁人递过来的重锤,回头看了一眼一动不动的夏元吉、杨士奇:“愣着干嘛,一起啊。” 夏元吉、杨士奇只好撸起袖子,各拿锤子准备帮忙。 冯上六又开始喊号子:“少爷想干活,嘿呦!” “嘿呦!” 围绕在井桡旁的众人一起喊,同时将锤子落下,砰地就是一声,井桡沿着井壁向下一分。 “大家加把劲,嘿呦……” 在朱允炆敲打了近二十下后,冯上六终于不喊了,然后让众人退至一旁,对一旁坐着休息的人喊道:“冯七,该你下去了。” 冯七起身,将插在地上的铁锹拿了起来,顺着井桡下了井底,猛地用力,用脚踩了下,便将泥土打出,倒在一旁的竹篮里…… 第七百二十七章 水利工程太费钱 朱允炆看着有人拉篮子上来,将泥土倒到一旁,地上还插着一个类似铁锹的工具,但显然不是铁锹,底部是尖的,似乎还有些中空,连接底部的是两个类似于蝴蝶翅的泥斗,不由问老丈:“这是?” 不等老丈回,杨士奇就拿了起来,笑道:“这是蝴蝶锥,打井的工具。” 老丈连连点头,称赞:“还是你懂得多啊。” 杨士奇年轻的时候飘来飘去,躲来躲去,黑白两道没少混,知道得多一点很正常。 朱允炆看着杨士奇操作了下,果然,蝴蝶锥可以将泥土装入到泥斗里,之后再将泥斗里的泥倒出来,这也是一种提土的方式。 后世家家自来水管,不知道打井人的辛酸苦楚,甚至连“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内涵都无法理解。 挖井,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不是说办就能办得了的大事。 眼下这是一座饮水井,预期深度在四丈至五丈之间,换算过来十几米,要向下挖四五层楼,这里可没什么挖掘机,完全是靠人力去挖。 只有挖井的人是不够的,毕竟不能傻乎乎只顾着挖深度,必须使用井桡来支护,避免塌方。一些浅水井多是用石头或砖作井桡,多为圆形井。 但饮水井是大井,深度也较深,仅仅是依靠石头或砖来支护是不够的,必须用井桡作内衬,井桡并不是挖井之后下的,而是必须与打井同时进行,一边挖一边支护。 打造井桡需要匠人,你还必须找木匠来。考虑到支撑与使用性,井桡多设计为六边形,许多古代的井是六边形就是这个缘故。井桡是由厚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