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94节


在殿试题上,需要认真思量。

    解缙是内阁第一号重臣,徐辉祖也是军方第一号人物,这样的排场,足以让二炮局看到朝廷对火炮改进的态度。

    “双喜,你认为殿试应考哪般?”

    朱允炆沉思许久,迟迟没有落笔,不由问道。

    双喜惶恐不安,连忙道:“皇上,此乃是朝廷大业,咱家可不敢胡言。太祖有制,内监不可干政……”

    朱允炆叹了一口气。

    没错,内监不得干政,可对于历史上的大明朝而言,内监干政可谓做到了登峰造极。

    这也不能怪太监,人家挨了一刀之后,少了点东西,又没有合适的什么宝典,无法成为绝世高手,好不容易混到靠近权力的位置上,自然是需要拿起权力的印或笔。

    区别无外乎是过一把瘾就死,还是过几把瘾再死。

    内监干政也好,后宫干政也好,亦或是外戚干政,都是皇上“提供”的机会,而朱允炆,又是一个善于“提供”机会的“昏君”。

    后宫虽谈不上干政吧,但议政的时候不在少数。内监上不了台面吧,可郑和作为副总兵,就在外面带兵打仗呢……

    说到底,只能用一个词来解释:

    孤家寡人。

    当皇上虽然谈不上寂寞,却可以说是孤独的,大臣看似整天热血澎湃,为国为民,但也有很多是为了博取利益、名声,站在皇上的对立面。

    朱允炆只有一张嘴,怎么可能说得过这群大臣,拔河也拔不过他们啊,除了喊老婆、内侍、亲戚过来帮一把,还有谁可以帮自己?

    至高无上,谁挡谁死的皇权?

    别逗了,这东西在大事上偶尔用一用还行,若是天天拿着用,不是皇权的削弱,就是大臣的免疫,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没好下场。

    历史上也没哪个王朝,是皇上一个人支撑起来的。

    朱允炆清楚内监与后宫干政的后果,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收拾这些的时候,自己还年轻,只要不神志失常,就不会有“吕后”或“九千岁”级别的存在。

    双喜不回,朱允炆也没再勉强。

    突然之间,朱允炆似乎想起一件事,拿起了杨士奇不久之前的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去年冬日,骆冠英以“农商并重”的观点,引发国子监思想风潮,整个国子监成为了风潮的中心,甚至引发了学院内部的“对立”。

    大部分监生立场坚决,重农抑商,只有少数派认为,农商并重可行。

    杨士奇放任了这种“风潮”,将大辩论的时间一拖再拖,而背后的考量,就是想看看“学说”的影响与传播。

    国子监没有定论的事,也许可以拿来用一用。

    朱允炆思索良久,提笔蘸墨,挥毫而动:

    制策曰:

    古来言,舍农桑趋商贾,是为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织百人衣之,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

    由是,朝廷应以农为重,商为末,重农丰仓廪,抑商少熏心……

    然引前宋商策,商行天下,富极朝廷,一城门看守之待遇,堪比我朝之玉带之臣。然其财来何方?盘削百姓,以农产供银?

    非也,商税之巨,获利两千万贯,养冗官、冗兵耳。

    若朕精简官吏、锤炼精兵,不行冗道,是否可取商税,以降百姓之税,是否可取商税,以养百官、千军与万民?

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