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46节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折腾了这么多天,也该稳定下来了,但这个结果,还不是正常的银铜兑比。

    “加大宣传,为百姓提供更快捷的兑换,让民间兑比依附于中央钱庄,日后,中央钱庄的银铜兑换是多少,民间就应跟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稳定银铜。”

    朱允炆严肃地说道。

    梁成同答应下来,看着朱允炆,犹豫了下说道:“皇上,眼下银铜兑换趋于平衡,可大明宝钞却依旧过于贬值,钱庄虽开了收回窗口,但无法改变钱钞现状。可放任银铜为主力,不适合商业之策,也不利于商业兴盛……”

    朱允炆提笔蘸墨,道:“大明宝钞有诸多问题,你可有具体方略?”

    梁成同壮着胆子,道:“臣以为大明宝钞有其利,便于携带与交易,应想办法重塑大明宝钞,将其与银铜挂钩,改变大明宝钞颓势,以促宝钞流转。”

    “如何重塑?”

    朱允炆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梁成同思索了下,肃然道:“全面回收洪武大明宝钞,发行全新的建文宝钞!”

    朱允炆批复奏折的笔停顿了下,抬头看着梁成同,道:“建文宝钞就不用想了,不过你的想法是对的,朕会好好思量,且下去吧。”

    梁成同行礼离开。

    朱允炆批复一众奏折之后,对双喜吩咐道:“召黄子澄、夏元吉。”

    两人入殿。

    朱允炆安排两人落座,道:“先前中央钱庄主事认为,民间虽重银铜,尤以铜为重,但银铜并不适合大商业格局,难以支撑更频繁的交易,提出重塑大明宝钞,你们认为如何?”

    黄子澄摸了摸胡须,认真回道:“皇上,宝钞有利交易,这倒是事实,可宝钞发行量大,已有失控之势,想要重塑宝钞,怕是不易,除非普设中央钱庄,大量回笼昏钞。”

    昏钞,即旧钞。

    夏元吉对于商税与货币颇有研究,见朱允炆看过来,便说道:“大明宝钞在民间依旧有其地位,只是因滥发无节制,加之兑换与回收道路太窄,致使宝钞贬值过甚。如今设置皇家中央钱庄,通过充盈民间铜币,回收银两,平抑了银铜兑比。”

    “以此效法,可增大宝钞收拢力度,矫正宝钞、银、铜兑比,并广设中央钱庄,稳定大明宝钞,规定宝钞发行皆需以金银铜为准备,必可重塑宝钞地位,继而扩大宝钞于民间交易。”

    朱允炆十分器重夏元吉,这个有着大明“管家”之称的中年人,是一个少有的懂货币与经济的厉害人物。

    “朕想要完全回收旧版大明宝钞,打造全新的大明宝钞。”

    朱允炆沉声道。

    黄子澄与夏元吉惊讶地看着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从桌案上拿出了一张小纸片,递给了两人,道:“大明宝钞虽是不错,但依旧有其瑕疵,在朕看来,除了滥发之外,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宝钞太大。”

    对于大明宝钞之大,朱允炆是想不通的,既然都纸币了,何必要弄成一张4a纸那么大,小一点不好吗?

    难道说,大就有派头?

    纸币的价值,在于上面印的数字,不在于纸张的大小,大纸张难道不浪费吗?

    自洪武七年,朱元璋设宝钞提举司制造大明宝钞后,没一两年就出现了“昏钞”问题,即“钞用久则昏烂”。

    对于宝钞老旧破烂,朱允炆是表示十分理解的。

    大家出门,不可能带一张平整的4a纸,总需要折来折去,揉几次,才能放到袖子的口袋里,这是纸,是不是铁,天天揉能不烂吗?

    昏钞出现之后,商贾就十分嫌弃,不愿意收,虽然上面写着一贯钱,却只能算作九百文花,老百姓虽然不识字,但也知道自己被坑了。

    一来二去,谁也不愿意用昏钞。

    洪武十三年,朝廷设倒钞法,各地设行用库,专门负责昏钞纳库易新钞,但要收取“工墨”费用。

    洪武二十四年,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