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黄册,其实是大明人口统计册,将其理解为户籍资料库也是没问题的。 这里岛多,地方大,离黄册库远点设置个二炮局完全没问题,就是出点意外,着火爆炸之类的,周围基本都是水,也烧不到黄册库去。 保密没问题,安全没问题,试验场也没问题,随便往湖里打靶,测试效果之余,说不定还能打几条鱼上来改善改善伙食。 朱允炆认为,想要推动二炮局发现,最首要的问题,便是解决粉末火药的问题,这是动力源,也是二炮崛起的关键! 第二百零三章 东厂横空出世(一更) 只有提升火药的威力,才能解决火器射程上的缺陷。 可眼下二炮局尚未搭建起来,各种物资没有到位,朱允炆只能将目光投向了火铳、火炮之上,提笔开始绘制步枪结构草图。 小时候还打过猎枪,熟得很。 定远城。 郁新站在城墙上,看着安置在城外的百姓,眼窝深陷,略显沧桑地问道:“有多少灾民了?” 黄子澄拍了拍城墙垛口,严肃地回道:“加之前灾民,已达到两万三千余人,不止是怀远一地,颍州、五河、固镇等地,也有难民闻讯而来。人是跟着粮食走的。” “朝廷的旨意,你也看了,认为可行吗?” 郁新有些忧虑。 皇上的旨意很清楚,就是以工代赈,让灾民去京师打工赚钱去。 如果这是一道强制性的旨意,郁新会认为不错,执行起来容易,把人一窝挪,送到京师便是,只要路上多注意点,保护好妇孺老弱,并不会出多大问题。 可这是一道倡导性质的旨意,不作强制要求,去不去京师,灾民自己决定。 这也就意味着,有人会去,也有人会留下来。 定远赈灾主力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加上定远衙役,还不到一百人,若是再将这部分人手分出去一半去护卫灾民去京师,那自己手中的人手,岂不是捉襟见肘? 到时候自己就得亲自去背粮食,煮粥,拿着棍子巡逻,维持治安了。 “皇上的旨意是对的,郁阁老,这定远城虽然不缺粮食,但缺乏过冬衣物,眼下已是八月初,尚还好说,若是等到十月,北风凛冽,他们可就会有人冻死在外面,毕竟,城中已无更多安置之地。” 黄子澄看了看秋日的天空,凝重地说道。 郁新长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若是灾民都不愿前往京师,如何是好?” 定远城毕竟只是县城,物资十分有限,若不是调动卫所军粮、瞿佑带商人屯粮、各地商人听闻高价不断运粮,粮食供应都会出问题。 眼下最主要的矛盾,已经不是吃饭问题,而是保暖问题。 八月的夜已经有些凉,这还好说一些,盖个衣服,点个火堆也能熬过去,可再冷下去,就靠着这些人身上的单衣,活不过冬天。 “尽人事,听天命!” 黄子澄严肃地回道。 郁新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便对雄武成道:“在县衙、城中、城外,张贴朝廷倡议,找一些衙役、测字先生解释给百姓,让他们明白朝廷为什么希望他们入京师,也告诉他们,朝廷不强令迁移。” 雄武成答应一声,转身带人去安排。 李九站在衙门外,看着墙上张贴出告示,不由拉着李老三,道:“老班头,你吃过公家饭,看看这告示,是不是砍人脑袋的?” 李老三挣脱李九的手,恶狠狠地说道:“没错,就是砍你脑袋的,你看看,这上面还写着李九……” 李九顿时紧张起来,难道就因为昨晚上多吃了一碗饭,要赔上脑袋? 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