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殿、轮藏殿、伽蓝殿、祖师殿、毗卢殿、戒律堂、讲经堂、藏经楼、万佛楼和钟鼓楼,既有自然山林之清幽,又有壁画的金碧辉煌。 毕竟是皇帝“家庙”,又是南方佛教的中心,自然不能凄惶了。 大殿用的是琉璃瓦、龙屋脊、金黄色庑顶,殿内落地神龛四周雕刻龙头,尽显皇家气派。 寺中大小殿堂都供奉金佛,大佛开光多用金箔贴身,佛祖天灵上都有夜明珠,钟楼里的大钟含金量很高,故而天界寺钟声十分悦耳悠扬。 甚至连日常的法器,也都含有不少黄金成分,敲打法器,听着舒坦,看着也舒坦。 马恩慧与宁妃等人带了不少侍女,他们的作用,就是抬箱子、提篮子…… 马恩慧决定捐八千两白银,这让朱允炆郁闷至极。 虽然你现在是个小富婆,也不至于如此败家吧? 拉不住,人家说了,钱多,佛祖一高兴,就可消灾降幅。 朱允炆是不信佛的,只相信自己的双手,相信一脉相承的祖先,至于佛祖的徒子徒孙,他们愿在哪里千百渡,就让他渡好了,只要老老实实,听从管束,那就没问题。 天界寺后殿,是供奉朱元璋遗像与灵牌的圣殿,朱允炆与皇太后、马恩慧等人祭拜之后,便安排马恩慧等人陪着皇太后,自己则走向主持。 主持道源紧走两步,行了佛礼,道:“皇上,本僧有一事相求。” 朱允炆嘴角带着一抹笑意,果然,他邀请自己来这里,不是什么所谓的神光降世,而是有所图。 “说吧。” 朱允炆平静地说道。 道源看着似乎看穿一切的朱允炆,轻声道:“本僧听闻皇上欲以十万两,为天下忠魂将士立碑建寺,此乃是大慈悲之事,天界寺为梵刹之首,愿为此善举出一份力,还请皇上恩准。” 第一百六十二章 佛风一直在吹 佛祖不贪,道源也不贪。 但不贪,不意味着没钱,天界寺可谓是富得流油,像马恩慧一样败家,动不动就捐几千两银子的,可不是个例。 在这京畿地区,天界寺香火最盛,无论是文人雅客,还是商贾平民,亦或佛家子弟,都免不了来这里祈福,每日施给的香油钱便足以让人眼馋。 朱允炆也眼馋,因为佛教寺庙与道家道观,在这个时期是不需要交税的,就算是寺庙田产,也是不需要纳税的。 在推行一条鞭法时,对于天界寺这些占地的和尚,人家根本就不屑于退田,不就是给银子,寺院有的是,一亩地多少银子,直接买下来…… 豪气的样子,让朱允炆都想把这群和尚给超度了。 朱元璋对于佛教,是保持着积极支持态度的,道衍和尚之所以能待在朱棣身边,也是他老爹希望有个和尚跟着自己的娃,以后能仁慈一些,化化戾气。 身边有和尚的,也不只是朱棣,其他藩王也少不了,只不过都没道衍和尚牛,干了造反的大事,还成功了,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史书上,用橡皮擦都擦不掉的名。 朱允炆对于寺庙的发展心存忧虑,不是因为天界寺,而是因为兴修寺庙之风刮的很厉害,而且一刮就是三十多年,全国各地都有。 如果是民间自发的弄几个破庙,供奉几个泥菩萨,表达下心灵慰藉,也就罢了。 毕竟人民也需要有点信仰,只要他们肯干活,肯纳税,信下释迦摩尼,耶和华,安拉,玉皇大帝什么的,也无妨。 若都信这玩意,把头发剃了,跑到寺庙里敲木鱼,整天金刚伏虎,如梦如幻,荒废生产,那大明就活不下去了。 活生生把华夏搞成阿三,那是有罪过的。 朱元璋对于佛道,即有扶持,也有限制。 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