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蘅:“……没有。” “那便一同吧。” 元蘅暗叹出一口气, 以她对闻澈的了解,她再推拒多少回,他也会装聋作哑。倒不如直接将话说开来,也省得之后有误会。 她刻意放慢了步子,不愿与他并行,可是察觉到了的闻澈同样慢了下来。 宫道两旁的禁卫目不斜视,但元蘅仍觉得她不应当与凌王同行。入了翰林便是日后内阁之选,唯忠社稷与皇帝,与朝中的牵连越少越好。原本众人就将目光搁在她身上,她不想再牵连了闻澈被人非议。 “你话少了很多。” 在跨出第一道宫门时,闻澈侧目看向了元蘅,冷不丁地说了这么一句。 元蘅道:“有么?” “或许没有。”闻澈失笑,“应当是你独独不愿与本王说。” 元蘅不知该如何作答。 闻澈将手负在身后,走在她的身侧,又道:“听说闻临答应与你退婚了,你后悔么?” 这事她知道。 自打她参与了科举之后,越王那边便没了声息,闻临再不肯来侯府,甚至私下传了好些诋毁之言。 左不过是说她不知好歹。 “后悔?为何后悔?” 元蘅觉得手中的经卷有些重。 还没等她换个姿势抱着,就被闻澈接过去几卷,替她分担了。 闻澈道:“越王妃和七品翰林编修,你选了个难走的。” “越王妃就容易么?我只是选择了我情愿的。” 元蘅终于笑了:“殿下,下官好歹当朝探花,在你眼里不值钱么?” 上回元蘅这般轻松地打趣他,已经过了很久了。闻澈看了她片刻,笑了一声:“哪敢。” 两人心中都有所思,在往翰林院去的途中,遇上几个端着丝帛的宫人。为首之人莽撞,险些要撞到元蘅的身上。闻澈的眼睛快,伸手扯了元蘅的衣袖,将她往自己跟前护了下。 那一行宫人心惊,忙跪下称罪。 元蘅尚在他的怀间,隐在宽大的官袍之下的是她纤瘦的腰身。布料光滑冰冷,他却像是被烧了指尖,顺着手臂将他的思绪给点燃了。 那份心思如今已经明了,可这人却不给回应,闻澈总觉得比过往还要煎熬了。 良久,直到元蘅说了话,他才回过神,悄无声息地挪开了距离。 “这是?” 元蘅的目光停留在宫人的丝帛上。 宫人不敢抬头,只应声道:“今年州府进献的丝帛,陛下赏赐蕙妃娘娘的。” “这是琅州的丝帛?” 宫人答:“是。” 元蘅皱眉,但没多说什么,让她们起身走了。 继续走在路上,元蘅明显心不在焉。 “你方才怎么认出那是琅州丝帛?” 闻澈虽不知她在想什么,但是却困惑于此。 元蘅停住了脚步,没答他的疑惑,而是仰面看向闻澈:“依北成惯例,州府进献税赋也是七月后的事了,这才四月,怎么就有琅州丝帛了?” 闻澈思索片刻,道:“没听说哪州进献了,估摸着只有琅州罢。柳全叛乱,琅州知州恐慌着呢,生怕罪名与自己沾上干系,因此想提前讨个好也无可厚非。怎么了?” “琅州知州……” 元蘅默念了一遍,终于发觉出不对地方来,“琅州知州,还是徐融?” 虽然闻澈在俞州待过许久,但对周遭的官员还是记得不太清。但是唯独这个徐融他记得。 此人看着老实本分,实则很是圆滑。去年柳全被押入都,徐融亲自上呈了请罪书,哭得一塌糊涂,说自己被柳全胁迫多年,苦不堪言,他想揭发乱事时却被柳全关押了起来。皇帝派人清查,他确实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摘得干净,于是一时动容,留了他的本职。 “是徐融。” 元蘅听罢加快了步子朝翰林院走去,甚至没有顾上跟闻澈多解释什么。 翰林院书阁典籍丰富,最近为了编修国史,元蘅翻阅了许多名录。不知是在哪一页看过徐融的名字,正是与琅州的丝帛有关系。 闻澈看着她翻找着书籍,终于明白了些什么:“你查徐融,还是为了柳贼余党?你担心他是?” 元蘅停下了动作,沉默半晌,看向他:“陛下让你肃清锦衣卫,你为何不做?” “这与徐融有关系么?” “有关系!” 她反驳得快,但是自己现下却找不出证据。分明昨日她还在何处见过那册名录,今日竟就在这里不翼而飞了。 元蘅并不觉得是自己记错了。 她尚在衍州之时,便多听元成晖提及临近州府的知州和镇守将军。徐融是最常送些东西来的,或是绸缎绢布,或者金银玉器。尽管元成晖没留过他差人送来的东西,但也对他的殷勤印象尤深。 “若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