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重新出现在了京城。京中的人,无论喜欢他的还是不喜欢他的,不仅要向他跪拜,还要称呼他为圣上。 更没人想到,他当上皇帝之后不久,又成了太上皇。 因为景璘回来了。 第九章 上皇(下) 齐王登基之后,天下归心,迅速恢复元气。 但北戎并不愿见到中原安定。 于是,他们把先帝和景璘放了回来。 先帝在朝中仍有许多旧臣,就算齐王已经登基,在许多人眼里他也仍旧有那么些名不正言不顺,迎回先帝的呼声一直没有断绝。 现在,先帝回来了,朝中迅速分成了两派。一派要拥立复辟,一派要维持现状。 所有人都忧心忡忡,将目光盯着齐王。因为他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让天下再度陷入混乱。 但齐王再度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他自愿禅位,迎回先帝。 这自然让拥护齐王的人感到失望,却让绝大多数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此举十分符合礼制,也最大程度避免了乱事,甚至让许多原来不待见齐王的人,也出来称赞他是贤王。 不过乐极生悲,在归途之中,先帝驾崩了。 这一年来,先帝每日都在忧心和悔恨之中度过,以为返回中原无望,积郁成疾。 而齐王禅位迎他回去的消息传来,让先帝如同一个油尽灯枯之人,突然得了一剂猛药,精神焕发。见到来迎接自己的旧臣之后,先帝更是高兴,与他们抱头痛哭,饮了一夜的酒。 那之后,先帝一病不起,在离他心心念念的京城还有百余里的时候,支撑不住,驾崩了。 扶灵回来的,是一直在北戎陪伴先帝的景璘。临终之前,先帝亲手写下圣旨,将景璘立为储君。 齐王没有食言,以君王之礼安葬先帝,并迎立景璘为新帝。 而景璘则投桃报李,将齐王尊为太上皇。 至此,叔慈侄孝,北戎奸计破产,天下再度迎来大定。 关于景璘为何要将齐王尊为太上皇,说法不少。 大多数人自是称赞此乃尧舜之德,伦常典范。 不过背后的一切并没有那么简单。 齐王虽然让出了皇位,却没有让出兵权。朝廷里,也并不是景璘的天下,各处要职,大多由齐王的人担任。景璘的任何旨意都能以皇帝名义行使,不过那是在齐王无异议的前提之下。如果齐王不同意,那么就算只是放个屁也不行。 按景璘的话说,他不过是一只太上皇豢养在笼子里的鸟儿,用线操纵的傀儡。 齐王当上太上皇之后,一直住在洛阳的紫微宫里。 虽然离得远,虽然看上去,长安的朝廷在皇帝手里,可兵权却仍旧在太上皇的手上。,大到朝廷军机要务,小到地方发牢骚的折子,都是先经了太上皇的手,才会送到长安的皇宫里来。 宫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朝廷,不是在长安,而在洛阳。 故而在面上,景璘对太上皇尊敬有加,将他供得高高;在心里,他则无时无刻不盼着太上皇喝水时噎死,骑马时摔死。 我虽不至于如此,但于情于理,我和景璘都是一条船的。 就在景璘登基之后,我收到了兄长上官谚托人从辽东辗转带回来的信。 那皱巴巴的信纸上,他的笔迹依旧漂亮。 他告诉我,不必为他担心,他还活着,过得也还好。 收到信之后,我只觉长出一口气,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下。 如今,我唯一的心愿,是洗刷上官家所有的冤屈,让自己和兄长脱罪。 第十章 宿敌 景璘是皇帝,他乐意帮忙。 这两年,兄长写来的信,纸墨越来越好,可见景璘确实是出了力的。 只是上官家的案子,早已经坐实钉死。景璘继位之后,数度要重新审理,却遭遇重重阻挠,动弹不得。当年主张将上官家治罪的人,不会容许上官家再翻身,而太上皇当政之后,他们无一不是墙头草,早早就拜倒在了太上皇的脚下。 所以,要脱罪,这些人不可不除。 至于太上皇。 景璘的敌人,便也是我的敌人,包括太上皇。 ————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