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今天除了赵景澄等一群学生古怪了点,还有一群人也挺古怪。 豆子的宣传队,已经穿上了小棉袄,和去年冬天不同的是,他们脑袋上还戴上了棉帽。 就是那种军绿色的,耳朵两边多长两个跺跺那种棉帽,以前在东北地区特别流行。 厚厚的棉帽,将最容易冻着的耳朵遮在帽子里面,看上去特别暖和。 宣传队和赵景澄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双方还好奇地往对方身上盯。 莫少珩对豆子招了招手。 豆子甩着小腿就跑了过来。 莫少珩问道,冷不冷? 豆子摇了摇头,然后道,我今天帮招娣哥给别人送腊肉,回来晚了,差点都没有吃到饭,还是员工食堂的大叔去我们隔壁面馆给我端了一大碗面条儿。 我还喝了一大碗牛骨高汤,特别暖和。 他最喜欢和他们家世子唠嗑了。 就是这个棉帽稍微大了一点,招娣哥说等我再长两岁,这帽子就更合适了。 边说边用手拉着帽子两边的跺跺,乖巧得很。 莫少珩一笑,这棉袄棉帽虽然暖和,但容易让人发热发汗,注意不要跑动,免得汗水湿了背感冒了。 这些小货郎都没有大人照顾的,小小年龄就得自力更生,像感冒这样的事情,还得他们自己互相注意。 也亏得他们自己有药铺,伤风感冒好治。 豆子开心地点点头,我们走得很慢。 莫少珩揉了揉豆子的小脑袋,去吧。 豆子这才开心地甩着腿离开,远远的还能听见宣传队如同小百灵鸟一样的声音。 要致富,先修路。 讲文明,树新风。 莫少珩听着一笑,这宣传队不错。 现在是冬天,百姓的活动其实比平时要少了,哪怕朝廷,冬日的事务都要少很多。 不过,城外的水泥路,却是修得如火如荼。 工部的人,这次是真的卯足了劲儿,莫少珩就经常看到工部尚书往城外跑。 一般的事情,可不劳烦工部尚书亲自去。 效果也十分的明显。 凉京城门口,运石灰石,运泥沙的队伍,每一天都络绎不绝。 修路的工人也是,如果站在城墙上往外面看,都能看到老长的队伍。 工人们也特别开心,能够在冬日里面为家里挣一些补贴呢。 招工和抓壮丁的区别就出来,一是压迫,让人深恶痛绝,一是给百姓提供工作赚钱的岗位,不能同日而语。 人手足够,修建的速度就十分的快。 每隔几日,莫少珩就能在金殿上听到工部尚书汇报一次修建的进度。 其实,他不汇报,圣人也会询问。 当然,圣人询问的目的,在意的并非是凉京城外这一段水泥路的修建,而是另外一段,那一段才是急迫需要的。 莫少珩也在关注着,随便关注着南离的情况。 在路修好前,南离不得有什么变数才好。 还好的是,得到的消息都是风平浪静。 冬日显得有些漫长。 随着天气渐冷,愿意出门的人又少了些,都呆在屋子里面烧火炕。 莫少珩现在也差不多,每天跑去赵棣的书房,因为赵棣的书房有火凳,跟沙发一样围了房间一圈。 坐在火凳上,抱着抱枕看看书,悠闲得很。 知南和知北,看着书房内的莫少珩和赵棣,竟然都感觉出来一股子岁月静好之感。 当然不能往窗外看,窗外,南一正寒暑不坠地做着那一套广播体操,口号喊得响亮得很。 知南和知北还找过南一比武,现在都打不赢南一了,不得不说,这小道士简直就是外挂一样的存在。 南一边做操边看一眼院子中间丹炉。 这口丹炉有些特殊,是按照莫少珩的要求,特殊打造的。 外形十分奇特,八只青蛙驮着一只丹炉,每只青蛙的嘴巴就是出丹的位置。 他今天练了不少丹。 随着他跟着莫少珩学习炼丹的知识的增长,他也开始有些发现,他们药师一脉厉害的所在了。 正想着,一颗干果就从天而降,砸在了他脑门上。 南一看着地上的干果: 这种事情每天要发生无数次,但每次他都抓不到罪魁祸首,但他能肯定的是,他身边一定有什么东西,老是和他开玩笑。 但,这毫无遮挡的天空,上面除了一只飞翔的大漠鹰王,什么都没有。 此时,大漠鹰王的背上,药童正笑得露出两颗小嫩牙。 书房内,知南和知北站在赵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