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698章 沉默的宝钗


    送武王回寿安宫的途中,武王看着俊秀逸然的贾琮,温言叮嘱道:“太子,不必太急,你还年轻,有的时间去实现你的雄才大略。朕也还能再坚持些时日,总能等到你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宫灯遍布,将整座大明宫照的通亮。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顶部的琉璃瓦,在明月和宫灯的照耀下,似散发着幽幽的金光。

    恍若天宫。

    贾琮听闻武王之言,微笑道:“父皇放心,儿臣不会急功近利的。隋炀帝前车之鉴,儿臣会时刻自省。”

    武王笑道:“杨广其实还是颇有才能的,太子可知他败在何处?”

    贾琮道:“太过自大,且不会用人。儿臣与他不同,儿臣骨子里虽然同样骄傲,但却始终有自知之明。譬如武事,儿臣就绝不会亲领数十万大军出征,去插手指挥,朝政上亦是如此。将特定的事,交给特定的人去办,才是正道。论领兵之能,儿臣莫说与父皇比,纵是与独孤意等人比,也远远不及。论处理朝政政务,也无法和浸淫此道数十年宦海沉浮不倒的朝廷诸公比。”

    武王闻言笑道:“朕想起了汉高祖之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

    太子深谙帝王之道,朕心安矣。”

    ……

    崇康十四年,六月二十八。

    先帝尚未入皇陵,朝廷也还未改元。

    崇康遗诏二十八日国丧之期,已经过去一半多了。

    由于崇康帝最后一日,为了大乾刘氏江山的稳定,以绝大的胸襟,平稳传承了皇位。

    所以至少在明面上,此次皇权交接,不见一丝血腥。

    在百姓眼中,天子留下遗诏,兄终弟及,天家手足情深,感人之极。

    所以,此次皇权之交接,并未激起多少波澜。

    不过神京城内并未平静太久,偌大一个长安,就又鼓噪起来。

    无数富商巨贾,从四面八方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汇聚长安城内。

    据说,当朝太子殿下在流落民间时,因身怀大气运,所以得到了一份雪花洋糖的方子。

    如今大乾境内的雪花洋糖,皆由海外运来,极其昂贵。

    太子殿下本来可以用这张方子发大财,然认祖归宗回归皇室成为太子后,自觉不可与民争利,故而要将这张方子拍卖。

    拍卖得银,用来赈济齐鲁山东之地遭旱灾的灾民。

    这则传闻被上百说书先生十分确凿的于诸茶楼酒肆市井菜场中宣扬开来,太子的名声登时大好。

    而其身负前后两朝皇朝血脉之言,亦传播开来。

    时有大儒道:“天下读书人地位之清贵,皆源自前宋赵氏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誓言。天下读书人,都欠赵宋一个人情。”

    若非当朝太子含有前宋皇族血脉,仅凭此言,这位大儒怕就要被抄家问斩。

    但如今,他的话却引起了积极广大的回应。

    曾经无数视贾清臣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的读书人们,却纷纷拜倒在刘元的太子光环之下。

    这便是皇权!

    当然,背地里有无数新党官员在推波助澜。

    无他,贾琮对军方的规划早已随着那几位草诏翰林传诸四方。

    朝野上下既为大乾能有一个如此雄才大略抱负宏远的太子感到高兴,但也为太子如此好武感到担忧。

    可谁也不能说什么,太子为了赈济灾民,不仅将价值巨万的方子拿出来拍卖,不与民争利,还想法子,将内库中那数千万两巨资,没有直接发放给那些丘八,而是用作军费驱之战争,收复秦汉故土。

    每一样,都超过了百官的期望。

    至少,远比当今天子大手一挥,直接犒赏三军好的多。

    所以,为了表明太子实际上与文臣更加亲近,士林中便大造起太子从血脉上,便与天下士人更近的风向。

    而当初的清臣词,一时间更是洛阳纸贵。

    在一片喧嚣声中,贾琮这几天的日子,过的却不似外人想象中那么繁忙,反而逍遥自在。

    大明宫北,太液池。

    相比于大观园内的沁芳池,太液池怕有百倍规模。

    池中甚至还有一座蓬莱山。

    周遭只皇家廊庑,就足有四百余间。

    垂柳依依,莲池漫漫。

    有成群的鸳鸯戏水,也有仙鹤飘飞。

    一座雕龙刻凤的游舫甲板上,贾琮衣襟轻薄,躺在一张躺椅上,脸上架着一架内府匠人用墨色水晶打磨出的眼镜,墨镜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红楼之庶子风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