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衣杀

锦衣杀 第70节


责张敬恭,弹劾折子铺天盖地,不光京官慷慨激昂,许多外地官员也纷纷上表。

    最离谱的是天上出现了彗星,南京御史冯恩上疏,说这是上天降下异象示警,张敬恭就是朝廷里的灾彗,若张敬恭不除,则百官不和,庶政不平,天下必然还会发生大灾难,恳请皇帝斩首奸臣张敬恭。

    皇帝是明白人,知道所谓天降灾厄不过无稽之谈。改革土地是他的主意,冯恩看似在骂张敬恭,其实不就在骂皇帝是扫把星吗?皇帝在早朝上将这份折子骂了一遍,怒斥道:“冯恩非专指张敬恭,实以礼之名仇君,死有余罪。”

    皇帝发作了一通,但弹劾风波并没有就此停下,势头反而更猛烈了。混乱中,弹劾逐渐变成造谣、诋毁、辱骂,谣言随风而起,有些真事里搀着假话,虚虚实实,根本无从分辨。

    张敬恭早就预料过可能会得罪人,但他没想到,同为文人,这些饱读圣贤书、满口为民请命的文官被触动利益时,想让他死的心比勋戚更甚。弹劾风波比张敬恭预想的严重多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股风中,当然也有武定侯府出力。毕竟,先前张敬恭没收的五百多个京畿田庄中,好些就是郭勋的。

    古话说三人成虎,原来张敬恭是不怕的,但是年前,他和皇帝的信任刚刚出现裂痕。张敬恭能借助一个小小的薛侃打击异己,那能不能借助清丈土地,谋求其他私利呢?

    第一个人说这种话时皇帝还置之不理,坚信张敬恭是触碰了别人的利益,这才被人攻讦。但说的人越来越多,皇帝心中也动摇了。

    猜忌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像寄生藤一样生根发芽,任何一阵风吹草动都会引发猜忌疯长。于是有一天,张敬恭突然发现,皇帝不再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了。他上书请求撤销某些官员时,皇帝留中不发的时间越来越长,看他的目光,也不知不觉充满了审视。

    张敬恭如遭棒喝,改革的热情也被兜头一盆凉水浇熄。

    年初气候反复,传染病盛行,老年人很容易病倒。张敬恭被人弹劾了两个月,精神压力再加上劳累过度,候朝时突然在值房昏倒了。众人赶紧把张敬恭送回家,皇帝听闻,亲自派太医来张府诊治。

    张敬恭不省人事一天多,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苏醒。然而这次,张敬恭醒来后,那股精气神仿佛散了,身体大不如往。

    皇帝亲制药饵,命张敬恭安心养病,张敬恭却提出致仕,辞去首辅之位。

    张敬恭经过这一病也想明白了,敢为天下先者,不得好死。历朝历代改革者,比他聪明、能干、德高望重者比比皆是,但没一个得了善终。商鞅变法,车裂于市,安石变法,故旧不敢登门,他为什么觉得自己能例外呢?

    他入仕以来,三起三落,之前改革也有被人围攻的时候,但那时候皇帝信他,弹劾的人越多他越安全。如今,帝心已生裂缝,现在皇帝还愿意站在张敬恭这一边,若再过段时间呢?

    他位卑时无人搭理,官高时位居宰辅,坎坷时被杨党打压下狱,朝中一大半人骂他逢迎媚主,辱没风骨;顺畅时他三年从七品小官升入内阁,京城泰半见他皆拱手称“阁老”。

    宦海浮沉,命途多舛,人生有他这般际遇,也算不枉此行。

    皇帝几次打回张敬恭的致仕请求,张敬恭和这位年轻的皇帝共事这么多年,早已摸清皇帝的想法。张敬恭知道这是皇帝给他面子,他确实该告老还乡了。张敬恭再一次上疏,以病祈求致仕,皇帝不得已,最终暂留首辅之位,许张敬恭回乡调养。

    权倾一时的张首辅,就此退场。

    又一个首辅下台了,京城还来不及惊哗,新一轮的权力更替已经开始了。内阁按照资历,接下来该由李时担任首辅。

    不当不知道,坐上这个位置李时才发现,首辅真不是正常人能干的。他没有胆量继续管土地的事,也无法摆平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个无法贯彻皇帝意志、无法推行政令的首辅,皇帝要他做什么呢?皇帝不满意,李时自己也不干了,没两个月就主动请辞。

    李时退位让贤后,众望所归,夏文谨接过接力棒上位,成为新的内阁首辅。

    张敬恭、李时相继辞官,内阁一下子空出两个位置。夏文谨忙着接手首辅权力,不声不响地,礼部尚书严维拜武英殿大学士,正式入阁。

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锦衣杀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