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世,守一不生不灭之身,拘泥于时间是为“寿者相”。佛祖无“寿者相”。 (注3) 心中无执念,不执着于我相,不执着于人相,不执着于众生相,不执着于寿者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注3) 万法皆空,毫无执念,法相宛然,离于爱者。是佛陀。 而印光于众生有执念,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 “你提醒得对。破不了我执,证不了无我,”印光笑笑,“我成不了佛。” 作者有话要说: 注1: 一个禅师去救一只蝎子,可那只蝎子居然蛰他,但是他依然去救蝎子,后来有人不解就去问他:蝎子蛰你,你为什么还要救蝎子呢,禅师回答说:蜇人是他的本性,救他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他的本性而改变的。 注2:《妙色王求法偈》简单粗暴讲:因为有爱所以会忧虑会恐惧 注3:《金刚经》及净空法师讲解 你们的每一条评论,我都会用心去考虑的 因为有小可爱提到了,我就唠唠叨叨说一下,给出一个更全面的答复哈 首先,我也很喜欢那种有仇报仇的苏爽文,像《基督山伯爵》,爱死~ 林泓也和我们一样 毕竟我们不是佛陀,还没有跳出三界外(这是个人层面的,从自私自利这一点讲,我们有私心,别人对我不好,我也要对他不好) 但是哈这一个副本它是有些佛教背景的,因为我超喜欢《西游记》,我也寻思着,在众多涉及佛教的小说里,最厉害的不是少林寺的棍棒,而是佛教的智慧 关于以德报怨,老子也是提倡的(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六十三章),在成语字典里它也是个褒义词,它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就先不说我们自己要不要践行,当然,学孔子“以直报怨”也是完全ok的,这些都是个人层面的东西 再关于以何报德,当然是以德报德, 德和怨是个人层面的,而善和恶对应的报应是大的层面的,是因和果 佛教本身就是宣扬善的,所谓“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不能把佛陀脱离出了佛教的世界观来看待,佛教的善恶观和我们现在践行的没有太大区别的 扬善就不用说了,肯定有的 关于惩恶,佛教的力度挺大的,地狱就是专门为恶人设立的,受尽折磨,下一辈子投胎也不好过 解释一下,印光度众生,并不是在纵容恶人,而是在恶人受尽恶业报以后,去教化他们,恶业报本身也算一种教化,像当今的牢狱之苦、死刑,让他们以后不再做恶,劝他们向善,完全消除恶,是要让他们从心里就悔悟(和我们当今的善恶观是不相悖的,这是大的层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不恶你就没有恶报了) 林泓的观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就看大家认为恶人要不要教化,要不要劝他改邪归正,我们辩证地看待就挺好 公正来讲,佛教的因果观、人与自然和谐思想、脱离烦恼的说法、众生平等的观念运用于生活都有他的道理,真的算是很有智慧的宗教了(不迷信更不是在宣扬信佛,是反映他们的一些关于心灵和道德的东西,像讲诉诸子百家一样,当然,我没什么水平,讲得贼臭,需要小可爱们的包容哈) 我不是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塑造一个印光这样的形象,而是想用他来反映一些佛教思想,让大家大致了解一些佛教的小知识,我不是得道高僧不可能全面,但也参考了很多佛教典籍,可以说每一个点都是有支撑的,可以康康注释,可能我写得不好,小可爱们见谅,再次感谢你们的包容 还要说明的是,现实佛教支撑本文,但反过来说,本文观点不上升现实佛教观点,这是一个充分不必要的逻辑,特此说明 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我希望有一个印光这样的形象,当然的,没问题,你可以不喜欢,完全没有要道德绑架的意思,更不是要鼓励小可爱们出家(爱惜头发 总而言之,这一个副本大概就是想宣扬一下善,劝人别做恶吧,目的就是希望世界多一些可爱,少一些不可爱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写谈恋爱的~ 最后,祝各位小可爱每天都觉得生活明朗万物可爱~我的小可爱由我来宠,爱你们~ 第055章 久远劫来屡发弘愿 (注1) 林泓看了两人一眼,以为他们只是在说印光。 林泓想了想自己还有什么疑问,“对了,你昨晚说的‘机会’是什么?”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