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光怪不好受的,想着春妮只有16岁,在城里还是刚上高中的年龄,居然就结婚了! 还好袁小三也只有19岁,九年制义务教育念完了,俩孩子看起来还算不错,就是都是一脸稚气。 唉! 这种事情在乡下还不少,很多女孩子念不完九年制义务教育就会辍学在家,要么做家务当保姆带弟妹,要么早早嫁人,不到20岁就生了孩子。 她心里不是滋味,回了县城后,妇联跟计生委联合出了一本“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小手册,印了一万本,发放到村级委员会,要求当地妇女干部对辖区所有已婚妇女宣传。 跟宗齐光说了这事,他也很吃惊,“十六岁还是孩子呢!” “可不是嘛!”姜明光闷闷不乐,“但我又不能说你这是违法的,虽然实际上确实违法了,春妮和袁小三都没到年龄,没领结婚证。” “那怎么办?”宗齐光真情实意的为春妮担忧,“要是以后袁家不要春妮了,她连一点经济补偿都得不到,没准连孩子都得不到。” “有什么办法?这种事情吧你也没法管,只能希望袁家对她好一点,我可不想到他家去做工作。”她叹气,“好在袁师傅算是要面子的人,应该不会……唉!难说呀!结婚证现在主要是给女性做保障的,以免离婚后一点经济补偿都没有。但要是男方不给钱,你也没法执行。” 宗齐光也觉得很难,但还是说:“老乡心思单纯,可不像我这样,想得多,坏心眼。” 逗笑她,“你是坏心眼吗?”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两位院士去世,一位是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一位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两位院士相距2分钟先后去世。 我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国,14亿人口中有7000多万乙肝患者,加上其他肝病患者,总数超过4亿。我国还是酒类生产大国和消耗大国,酒精损伤肝脏和心脏、胃等等几乎所有内部器官。 至于袁隆平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培育出了可量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实际只占我国水稻总产量的50%,现在普遍种植的应该是第二代杂交稻。三代杂交稻是“超级稻”。 杂交水稻实际绝大部分只是作为再生产用粮和储备用粮,我们现在在超市里买到的国产大米都不是杂交水稻,因为杂交水稻不好吃。常规稻的产量高,种植面积更广,优质品种很多,比如东北的五常大米。 水稻(大米)也只是我国三大主食作物的一种,其他两种是小麦和玉米。 实际全国有几百支科研团队研究水稻(不仅是杂交水稻)。袁隆平团队中的李必湖发现了“野败(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使得杂交水稻可以量产(中间过程很复杂)。 但杂交水稻的战略意义在于,我国可以宣称我国人民“饿不死”了。 有人说这是个经济问题而不是农业问题,是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某样必需品不能自给自足(比如前几年希望国围剿华为和中兴,实际想阻断的是芯片产业),那么就会被外国卡着脖子,逼着进口高价货(举例圆珠笔笔头的那个超小的圆珠要用的金属,之前我国没有技术生产,需要进口,后来掌握了技术,太原钢厂号称开工半个月可供全球一年使用);当某样必需品能够自主生产达到自足后,无论品质如何,外国同类产品就会大量进入甚至低价涌入,为的是占领市场,最终达到垄断,谋取暴利。 我国1980年向美国公司转让了杂交水稻技术,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转让农业自主技术。当时美国、日本都在研究自己的杂交水稻技术(冷知识,美国也产水稻,最早是黑奴种给自己吃的),但先进的发达国家没有研究出来,还没吃饱肚子的发展中国家先研究出来了,震撼美日。 就像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一直说感谢团队,袁隆平的贡献也是团队的贡献。 除了袁隆平之外,我们也应该感谢李必湖、谢华安、杨振玉、徐一戎、颜龙安、张先程、罗孝和、李振声(小麦)、李登海(玉米)等等一大批农业专家,他们是为了人民的饭碗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大功臣。 第58章 宗齐光只是笑。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个道理他是懂的,就是不知道姜明光懂不懂。在学校里环境相对单纯,绝大多数学生想的都是好好学习,建设国家,毕业后奔赴各地。可人心难测,旧习俗根深蒂固,破四旧也没能把那些封建思想清除干净,平民老百姓的无赖手段她还没见过呢。 县妇联接下来又跟县医院、文旅办公室合作,开办了“知心姐姐信箱”,宣传稿下发到生产队或村委会,广大妇女儿童青少年有什么想跟丈夫、家人、父母说的话,都可以写信给知心姐姐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