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役磊提出的生与死,此问题的本意,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总结,就是: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此言是道家庄子的思想,翻译成大白话,可以这么理解: “生有什么可欢乐的,死又有什么可痛苦的。” 当然了,这和役磊说的具体意思,还是有些差异的,必竟,此言只是借用。 庄子表达的,可以认为是一种淡然处世心态,役磊表达的,则是生与死的关系。 役磊认识到,生,只是生命处于这同一种层次上,能够互相看到对方的表面模样。 而死,是不与生同在的,双方更是没有思想和神智上的连接,只有精神幻想上的不确定存在。 但是,生本质也是一种不确定存在,因为表面看到的模样,并不代表就是真实的存在状态。 如同薛定谔的猫那种理论,我们只能看到宇宙的一部分,在看到的一瞬间,才能确定自己处于什么状态,而物质又是什么层面。 假如在生这一层面互相看着,觉得真实,等到了死的层面再看,同在那一面的,也都觉得真实,反而会觉得生这一面,是虚幻又不存在的。 总而言之,生与死在同一层面不能同在,生是一种状态,死也是一种状态,各自只能看到同一层次,当前定义的生,其实也是同一定义中的死。 欢乐和痛苦的差异,正是这种状态不确定的核心,也是役磊表达生与死关系的基础理论。 说是生命在生这一层面,经受的欢乐与痛苦,必定受到死的那一层面所影响。 两者不能在同一层面共同存在,却是必定同时受到对方的不确定影响,这也是其状态的本质。 所以,结论就很清楚了: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状态的变化,即为因果轮回。 …………………… 役磊讲的这一理论,并不是在说,同一宇宙有着平行空间,同时会有两个自己。 也就是说,它不是在指,众人现在经受的欢乐,会同时在死的那一层面,有另一个自己在经受痛苦。 它所说的,是一种因果轮回状态,像是一个小球,从生走到死,再由死回到生。 欢乐与痛苦只是其过程中的变化,但影响也会由此产生,不管是哪种,都会在同时产生另一种。 只不过,在生的这一层面看不到对方,在死那一面,也不能知道这一方的变化。 再借用“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只需从字面上理解,役磊的意思就清楚了: 生与死皆是同一种轮回变化,互相存在又互相影响,欢乐与痛苦同在,只是,当前一面感受不到。 总之,役磊认为,生命只会存在于一个,状态的真实,只是现在看到和感知到的一种,无法理解另一种,所以,也就不会清楚有什么影响。 这就如同我们当前存在的生命,只能幻想和猜测死后可能会有因果轮回,却无法知道到底是什么,也难以看到具体画面。 薛定谔的猫也是这一类型,打开盒子后,看到猫活着,那就无法看到猫死的模样。 当前的生命同样如此,所谓定义中的生,那就只能看到生的一面,只有死了,才能具体看到死是什么模样的。 …………………… 役磊讲的这一种宇宙轮回理论,其实众人早就明白,在学习中都有详细了解过,更是学习过其它各种不同的理论。 比如:平行空间层、镜像空间碎片、因果连接的存在等等,虽无对死亡的真实体验,但有这方面的深刻感悟。 想到生与死的大问题,甜甜心中不由暗叹,果然呐,放到哪里,生命总是对生与死这个问题念念不忘,这也许正是生命基因对存在上的迷茫。 随即,甜甜又回忆起另一件事儿,也是关于生死问题的,还是一种跨越生死的行为,具体时间,是多年前在银河星系与敌人的战争期间。 那个时候,舅舅毫不畏死,他用尽了所有力量,却在绝境关头,没有太好的办法再保护住一家人。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