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苏葵只是说让她在家里陪她妈说说话就好了,赵芝兰却是想着得给苏葵家什么样的见面礼。 陆成明一直保持温和的笑意听着,他问赵芝兰:“您何时动身?” 赵芝兰道:“我想着明天就过去,这小苏的文章已经在推广了,后续我也要跟上她的步伐才行。” 于是,第二天,他们三人一起到火车站送走了赵芝兰,清河大队那边已经得到了消息,保证一定全力配合她。 那领导可是说了,要来一个大画家,把他们清河大队画下来,画成那种小人书让全国人民都看见,大队的人能不积极吗? 苏葵还委托赵芝兰给家里带了一封信,顺便也要给秦晓兰寄了一些东西回去,她可能短时间都不会回去了。 临分别时,陆成明对她说:“苏葵同志,我这段时间可能会在物理系这边上课,如果在学校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来找我。” 看着他始终不变的温和表情,苏葵忽然就开了个玩笑:“……也许,我大概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果然他恍若完美的表情微微怔住了。 “……是的,我说错了,希望你不要遇到任何困难。” 苏葵有些笑意。 * 借着《华夏日报》强大的宣传力和公信力,短短几天时间,《清河乡之变》要出版的消息几乎传遍了全国。 九月十三日。 还在早上,各省市县的新华书店门口已经排满了人,他们之中有些人是从上一本《小草青青》就知道了苏葵,当时这本书同样是在全国闻名,成为了不少人喜爱的读物。 第二部小说大家也在看,谁知道看着看着国家真的出了里面的政策,谁知道看着看着它竟然还登上了权威机关报纸说要出版了? 这样大的阵仗,就是不知道的,让人这么一说也知道了。 有些人不知道登报代表什么,只知道它肯定非常好看,这么大的报纸全都在夸,那不得买来看看? 不到一天时间,出版的十万册图书全部售罄。 这部小说之前还在报纸上连载,大家都不知道结局,现在书出来了,又闹出这么大动静,谁不好奇啊? 《清河乡之变》前半部分讲述了苏英等人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解散公共食堂的事,期间穿插着各种人物的思想碰撞和斗争,而后半部分,就着重刻画了食堂解散以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或许是因为苏葵是当事人,所以有很深的感触,或许是因为像徐奚年说的那样,她刻画人物有进步,更或许是她利用了来自后世的一些写作技巧,使得前后发生了强烈的对比—— 在她笔下的清河乡,同以前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种菜种地,养鸡养鸭,照顾着自家的小猪崽,生活有了奔头,哪怕生活没有变得多么富裕,各家各户却充满了欢欣的气氛。 虽然人吃饭是分开了,但大家的情分却是更紧密了。不仅没有争吵,甚至以前在食堂里经常掐尖吵架的几个竟然都主动将自家东西拿出来互帮互助。 看的人都在点头,是啊,他们要是和那个清河乡一样,也是分到各家各户做饭,他们也可以自己种菜养猪,那日子也能变得像他们一样好,他们也不吵架,互帮互助! 跟随作者的笔触,他们仿佛看到了这个叫“清河乡”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看书的人多了,看完了大家有事没事还会聚在一起谈论,没看过的就坐在那儿听人说,听又没有门槛。 一时间,大街小巷,很快就流传起了苏英带领大队人提出解散公共食堂的故事,流传起了清河乡这个名字,流传起他们那里现在过的好生活来。 不少人心中都生出了向往,就是不知道到底解散了有啥用处的,旁边人就直接告诉他,解散了他们就能过上跟清河乡一样的好日子! 这下大家懂了,纷纷表示他们也想过好日子!那就散!赶紧散! 连宣传部下乡调研的同志们都感叹,他们是太低估人民群众的影响力了。 苏葵的小说《清河乡之变》就这样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向每个地方蔓延,慢慢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对这种好政策的向往。 * 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