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明霞只有五百块,剩下的钱全部是姜舒兰垫付的,本来她想的是,让对方赚到钱了在还给她。 但是,明霞却坚持,从姜学民那里听来的一个道理。 姑姑是个很厉害的人! 那肯定要把姑姑绑在一条线上。 借钱算什么?钱一还,就没关系了。 当然,是要分红啊,把姑姑拉到一个阵营上,这样就有一个非常聪明有远见的人,帮忙把关了。 姜舒兰原本不打算占这个便宜,但是,架不住明霞软磨硬泡下,姜舒兰到底是答应了占股份的,不过她只占三成。 剩下的七成则是明霞自己的。 姜舒兰占三成,只负责第一次的进货资金,以及后续进货参谋和财务管理,不参与实际运营。 能够这样,已经让明霞很高兴了。 把姑姑拉入伙,几乎是明霞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 送走了明霞,姜舒兰再次闲了下来,在家陪陪孩子,看看账本,和司务长开开会,对对账。 偶尔傍晚的时候,在带着闹闹和安安去海边赶赶海,抓抓螃蟹,日子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而明霞那边,很快也给了姜舒兰一个满意的大卷。 两千多块钱货,明霞半个月就卖完了。 也是她会挑地方,挑在平乡市几个大厂的门外卖的,一个纺织厂,里面都是女工人多,一个是轧钢厂,是他们当地最有钱的单位之一,还有一个则是干部家属院。 这三个地方,几乎是消费主力军。 再加上明霞见人三分笑,自己穿着新衣服就是活招牌,衣服款式也新颖,所以几乎全部卖出去了。 甚至,连带着她身上穿的那间,青色灯芯绒大外套,也被人一起买了去。 这连带着进货的时间一起加起来,也不过才半个月的功夫。 进货两千二,她一共卖了五千六。 也就是说这个利润,甚至不比姜家三哥开的店铺利润低。 能有这个成绩,明霞也出乎意料,在衣服卖完后。 立马和家里人商量了之后,俩孩子交给了婆婆蒋秀珍帮忙带着。 她自己则是再次随着,姜学民的车队去了一趟羊城。 就这样,一来一回,一来一回。 明霞很快也在平乡市开了服装店铺。 明霞的成功,一下子刺激到了红琴和姜家三嫂,她们两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厨艺了,打了个电话和姜舒兰一商量。 就开了一个小吃摊,一开始投资也不大,就是一个小推车,每次在姜家三哥店铺的后厨忙活。 早上则是推着小车子出去,去学校门口卖豆浆油条包子,到了晌午儿后,变成买份饭,两荤一素配着杂粮饭,五毛钱一份,管饱,不够可以在添饭。 这几乎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做工人来吃饭。 而他们小吃摊的这些菜和粮,则是姜家人提供的,姜家多的是地,种的有大米,青菜则是菜园子的自家菜不要钱。 姜家大伯和二伯,每天早上起来一个去河边抓鱼,一个去山上下套,抓猎物。 这些东西,几乎解决了小吃摊的大部分成本。 这也导致,红琴和姜家三嫂开的小吃摊,赚来的几乎都是利润了。 除了辛苦一些,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有一千多,若是遇到生意好的时候,光卖份饭都能卖到两千多去。 就是两人忙不过来,后面姜家二嫂也来小吃摊上帮忙。 姜母和蒋秀珍以及下面的孩子,则是每天负责把青菜,菜品这些准备好,让姜父送到城里去。 几乎是全家齐上阵。 这样的齐心协力的后果,也就导致了姜家的日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火了起来。 这让,姜舒兰知道以后,忍不住欣慰起来,因为和弹幕中上辈子的姜家比起来,这辈子的姜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家人都这般奋斗,姜舒兰自然也不会闲下来。 不管是海岛部队四个厂子的财务,还是运输队的业务,甚至,还有新开的服装店,新对接的工厂货源。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