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许多商家,深明大义,愿出资为国筑路?还是说那姓明的少年舌灿莲花,能够一一说得这些商户解囊?” 王珪与王安石听得都脑后有汗。 皇帝难道忘了,是他金口玉言,允许了这条公路“收费”。而且筑路的一方会事先把道路途径的所有土地都买下,所以说,商户们根本就不是什么“为国筑路”,而是“为利筑路”。 王安石只能委婉提醒:“或许商户们都知道此路筑成,会有回报吧!” “商户们不止是能从道上车马那里收取一部分费用,也便于自家货物加快运输,一举数得。” “原来如此!” 赵顼不算是个蠢人,一点他就都明白了。 一条公路,竟能将京城那么多家大商户拧成一股绳,纷纷出钱出人来建一条道路。这在以前刻从未有过。 究其道理,应该还是在于“准予收费”四个字上。 想通这一点,赵顼顿时叹道:“李觏2所言不错:‘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 李觏是庆历年间的江西大儒,与王安石交好。王安石新法受李觏的极大启发。 此刻赵顼见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顿时也想起李觏的理论。 “果然,敢于言利,民间便立即有所动作。” 这比起那些道学家表面上不许谈“利”与“欲”,赵顼恐怕更欣赏李觏提出的“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 须知,这条公路的所带来的“利”之中,还有一条:开封府会对公路所收之往来车马费再抽一成的税收。 如此一来,汴京百姓实际上又受益了。因为开封府收取下辖税收,多用于民生,如那“潜火队”、各街坊中的公井,以及开封府的差役与弓手的薪资等等。 这一番话谈下来,赵顼觉得很舒服:只要能为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多颁一条新法自然是不在话下。 只是他还有一事想要问王安石:“这‘公路收费法’,也是这明远首先向王卿建议的吗?” 王珪看向王安石,王安石颔首说是。 其实,明远向王安石和王雱提的建议远不止这么些。他建议将更多道路一类的工程交给私人来承担,官府起到监督作用,等建好之后再“验收”。 按照明远所说,这样可以最高效率地组织起民间蕴藏的“生产力”,并且避免官员以公谋私的发生。 只是以王安石对赵顼的了解,觉得这些对这位年轻的官家而言,好似还是太“超前”了一些。 王安石决定,还是再多做一些铺垫,再与这位官家讲讲这些道理也不迟。 但是,赵顼却微微抬起头,对“明远”此人,起了悠然神往之心。 “朕想要见一见这个明远。” 赵顼问王安石:“不知介甫可否安排?” 王安石十分震惊。 毕竟明远年轻轻轻,又未及冠,而且还是个白身。 他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有钱! 当然了,还有一脑袋的奇思妙想,都是与他的“钱”有关的。 难得官家竟然想见这么一位人物。 但王安石很遗憾地告诉赵顼:“陛下,据犬子说,这位明远,已经离京了。” * 李白有诗云:“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