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赵昂的反对理由,韦康脸色复杂,没有开口。 作为三辅的大姓出身,号称“京兆三休”之一的名士韦端执掌凉州多年,没有一点驾轻就熟的政治手段,是很难在这一片“以力为雄”、盛行“下勀上”的苦寒之地待下去的。 而韦康被视为其父的继承人,跟随在父亲身边,从中也学到了父亲的一些政治手段。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信任、重用姜、阎、任、赵这些大姓的子弟,他们身上有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气节,信任他们,往往能够得到他们的倾心效力;重用他们,则可以帮助自家父子从容控制凉州这一大片土地。 但是,在某些特殊时候,又不能过分倚重这些大姓子弟。 比如说,现在赶去救援冀县,攸关到所有人的利益,是军中将士都要去的。但“急救”和“缓救”,又有很大的区别,杨阜、赵昂他们的家人暂时没有危险,因此他们在救援期间要尽力避免付出大的代价,也不想与强势的关中兵马硬碰硬,希望采取一种缓和的方式来击退敌军。 胜了,自然是最好;败了,在不背叛主君的情况下,也要尽全力保护好家族的利益。 而韦家父子则不同,入侵凉州的关中兵马已经动摇了他们在凉地的统治,任由关中兵马围在冀县城下多一天,他们韦家在凉州的统治就多一分危险。 因此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击退、击败入侵凉地的关中兵马,务必要使得遭受重创的关中兵马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敢再轻易窥伺凉州。 这种本质的利益上的分歧,加上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救援冀县上呈现出了激进和保守的两种态度。 韦康眼下还需要知兵的赵昂来为他领兵,但却不能够一味听从赵昂的话语。 他盯着赵昂,迅速说道: “从事以为对岸敌军撤走有诈?不是说斥候没有发现敌军踪迹了么?” 赵昂有些尴尬,但还是谨慎说道: “此番入凉的关中兵马能征善战,领兵之敌也多是阎行麾下名将,贸然弃守渡口,或许如将军所言,是为了回师合围冀县,但也有可能就是奔着我们这一支援军来的,‘半渡而击’而是兵家之常用之法,敌军将领不可能想不到,还是要再多派一些斥候到对岸搜寻仔细为妥。” 韦康却仍不不愿放弃己见,继续问道: “那若是根本就没有伏兵,或者只是敌军的疑兵之计呢?赵从事莫要忘了,冀县可还在敌军的围困中,使君已经两次遣使急召州兵回援了!” 赵昂感受到了韦康炯炯目光中无形逼迫的压力,他本能预感到了对岸的诡异和危险,但无法坚持己见,于是也只能够咬咬牙,转而说道: “昂驽钝,不能应对敌军之谋,还请将军示下!” 这是要将自己的那一部分决策权也归还韦康了,目的达成的韦康呵然一笑,语气也缓和了下来。 “赵君,并非康不知兵事之险,执意冒进。围城打援、半渡而击、马陵之伏此类的故事,康也是知道一些的。但救兵如救火,也不能一味持重用兵,守全为上。轻重缓急之间,还是要有一个折中的方法的。” 赵昂没有再说明己见,而是低头恭声应诺。 韦康见此,也不再说什么,转而说道: “所以,康决定了,就让庞从事带一千胡人义从,大张声势,扮作主力歩骑迅速先行过河。等他们走远,确定对岸安全无恙了,我等大军再继进渡河,这样既不耽误兵马的渡河,也能够避免意外之险。赵君以为如何呢?” 听完韦康的打算,赵昂嘴角一颤,韦康倒是一番好计较,直接就将他不喜的庞淯和少量胡兵推到了对岸作为试探的诱饵,俨然是将这些人马的性命不放在心上了。 但韦康又不是让他和赵家的部曲率先渡河,赵昂也不好为庞淯推脱,当下也只能当着韦康的面附和赞同了。 韦康见再无异议,也不再耽搁,当即传令庞淯,让他统领一千胡兵,率先渡河登岸。 对此,得令的的庞淯嘴角一咧,泛出了心知肚明的苦涩。 他前两日,才刚刚从姑臧城下赶回来。 在李骈、颜俊等人的营中,虽然李骈、颜俊等人对于韦康率领州兵不告而别、致使围城大军声势一下大减的行为十分不满,但鉴于关中兵马入侵雍凉、姑臧城依旧未下等情况,他们还是克制了自己胸中的怒火,没有悍然对小有名气的庞淯下手,而是将他放了回来。 可没想到,韦康还是记恨着自己在姑臧城下的过失。 赵昂、杨阜等人主张持重用兵,完全确认对岸敌军退走情况后再率军渡河,但韦康可等不了这么久了,于是自己就又成了试探敌军虚实的诱饵。 军令如山,违者立斩。 庞淯只能够硬着头皮,带着一千胡兵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