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了些绢帛,又从普通兵士直接连提两级,封了从七品翊麾校尉,先在李勣帐下做个先锋将。 云湖公公回禀:薛校尉已经奉命在帐外候着了。 皇帝命宣。 李治打量了下这位被父皇夸赞,初初崭露头角的三十来岁校尉。 “末将薛仁贵,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 白岩城外的山崖上,李治望着不远处的战场,盯着那个熟悉的玄甲身影在其中厮杀,觉得手心发麻,热血似乎冲向头顶,他耳畔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咚咚’心跳声,壮如军鼓。 他想起舅舅之前跟他讲的父皇早年征战事——也不只舅舅,太多人与他讲过父皇太多的战绩。 只是长孙无忌最喜欢讲皇帝年轻的时候。李治也最愿意听:那时候父皇才十九岁,祖父和大伯李建成被宋老生所阻困,父皇带人去救,亲杀入重围,战到“两刀皆缺,流血满袖,洒之复战。”就此杀退敌军。[1] 他终于亲眼见到了。 父皇是如何打下来的天下。 李治也于此杀声震天的沙场上,深深明白了,父皇为何不顾群臣反对,冒险要将他带来辽东,置身战场之中。 他原本就想做个好太子,好皇帝,可亲眼见过父皇率军厮杀后,他的手紧紧握住父皇留给他的腰刀:他会拼了命去做个好皇帝! ** 长安。 七月里下了一场大雨,终于凉爽了起来。 今日原是姜沃的休沐日,正在跟媚娘对坐边看书边说话,就来了个太史局的小宦官,说是有李淳风的信到了。 这种要紧信函需得姜沃本人落印留名,才能取走,旁人无法代取。 于是她又去了趟太史局,把师父的信拿了回来。 姜沃进门,媚娘就抬起头关切道:“辽东如何,天冷下来了吗?” 媚娘边问边垒了垒手边摇摇欲坠的书,是几本摞在一起的兵书。出名如《孙子兵法》《太公六韬》都不必说,媚娘正在细看的,却是姜沃拿回来的一本《卫公兵法手记》。 卫公,更具体的称呼是:大唐卫公李靖。 作为初唐战神级别的人物,李靖如今已年迈,数年未披甲挂帅。卫公便也如孙神医一般,将自己多年征战沙场所悟之道,写成兵法手记,要传给大唐后世将领。 皇帝是要求将领们皆熟读此书的。 姜沃不是将领,但也有法子搞到一本。 此时她走到桌前,与媚娘一起将桌上的笔墨先挪开,免得不小心污了书信。这才把李淳风的书信拿出来看。 李淳风给袁师和弟子写的信,很有分寸,一点儿军机要事不提,顶多提一句如今驻扎在何处城池。其余的便都是大篇记述高句丽的风水地貌、气候风象…… “辽东的天,开始变冷了。” 姜沃记得历史上二凤皇帝亲征高句丽,起初连克十一城,并无太大阻碍,最后就是在高句丽一座名为安市的坚城下受阻,城固难破再加上天气严寒,在这两种不利情况下退兵的。 因最终未下安城,甚至因严寒折损了不少兵士,故而这一征虽重创了高句丽,迁了辽、盖、岩三州数万人口入大唐,但以二凤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一仗自然是有些遗憾的。[2] 天时不与,实莫奈何。 姜沃把李淳风的信展平收好:师父能够在信上写明的消息,一定都是禀过皇帝的。 ** 安市城外。 议事帐内,诸将领讨论的‘热火朝天’。 “该到了用火药的时候了!这几日冲车、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