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慕林

第273节


些争权夺利的事一概不感兴趣,只专心带兵守卫边疆,只要是为了大局,跟新任燕王合作也无妨,从不会挑事寻衅,但也会阻止新任燕王威逼旁支血脉。所以,无论是后头过继来的,还是前头老王爷留下的人,都对他敬重有加,同时,也不怎么拿他当自己人。

    先帝的那位嫡长子,曾经的燕王世子想要上京去争皇位,原本还想请袁老将军出面支持一下自己的,他一概不理会,只专注边疆事务。因此,那位燕王世子坏了事后,还有人埋怨袁老将军如何如何,仿佛少了他的支持,燕王世子方才没法成事的。他老人家听了这些抱怨,也不多言,只是把自个儿的家迁往真定,直接在当地置宅买地,落下户来。除了他自个儿带着儿子长期驻守边城以外,家中女眷彻底不跟北平城里的人来往了。等到他助现任燕王夺得大战胜利,他才重新出现在北平某些权贵的视野中。

    这时候,又有燕王府旁支的人感到后悔,当年不该把他一家逼出北平城的,如今离得五百里远,想要从他家眷那边下手,劝他做些什么,都十分不方便,于是又回头想把人把家搬回来。可在那之后,袁老将军就以旧伤复发为名,告老辞官,直接回真定休养去了。他的儿子倒是还在边关,可官职不高,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燕王府旁支的人看不上眼,只得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燕王的婚配上。等到燕王回京一趟,带回了新婚的王妃,与王妃娘家那一群饱读诗书又经验丰富的文官,充实燕地官僚系统,他们才开始后悔。这些琐事,就不必赘述了。

    大概是因为袁老将军告老之后,就真的一直十分安静,于是没什么人继续关注他了,顶多是几年后,他儿子在边关一次小型战事中伤重而亡,稍稍引起了北平城官宦圈子的话题,但也没太多人关注。真定距离北平城足有五百多里,距离实在太远了。袁家人口又不多,除了袁老将军的夫人,以及儿媳妇袁夫人外,就只有袁小将军袁燮一个独苗苗,旁的兄弟姐妹旁系支脉一概皆无,令人无从关注起。

    数年前,袁老将军去世了。他在临终前嘱咐孙子袁燮亲自前往北平城向燕王府报丧,另有遗折要托燕王呈送皇帝。刚满十二岁的袁燮披麻戴孝去了北平,燕王才头一次见到这个孩子。虽然后来袁燮回家守孝去了,可在那三年孝期里,燕王府派来的教官一直在真定指点他的文韬武略,等他一出孝,就直接去了北平城,到燕王府接受更深一层的军事教育。

    萧瑞跟他挺熟悉的,到了北方后,两人曾经在燕王府一块儿相处过两个月,又一块儿北上去了开平卫驻守。开平卫但凡需要往北平城送要紧信件、文书什么的,派人跑腿,基本都是萧瑞与袁燮两人轮着来。

    萧瑞告诉未婚妻谢慕林,他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跟燕王府上上下下混熟了,还在北平结识了不少人,摊开了自己的关系网,又在城中置下了产业,顺便还时不时去讨好未来岳父谢璞一番。他能做到这么多,跟他差不多有同样次数前往北平城的袁燮,肯定也不会做得少了。至于对方是几时跟燕王府郡主朱珮扯上关系的,萧瑞自个儿也不知道。今年大战结束后,他决定上京受封赏,顺便回家请求养父萧明德出面向谢家提亲,小伙伴袁燮却放弃上京计划,继续回返开平卫驻守。在送行时看到朱珮与袁燮亲近的模样,萧瑞也是大吃一惊呢。

    不过,燕王与燕王妃似乎早就知道这件事了,还颇为喜闻乐见,只是碍于袁燮立的功劳还不大足,官职也有些低,所以他们暂时没有公开这件事,仅仅是趁着燕王上京时,跟太后通了个气。太后还犹豫呢,不肯直接下旨赐婚,也没点头同意婚事,所以目前这婚事还未定下。但如今袁燮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把敌国的大将军王给捉住了,肯定要上京受封赏,太后也没理由继续犹豫下去了。

    谢慕林对大姐谢映慧道:“这桩婚事,是郡主自个儿先乐意了,才告诉王妃与王爷的。如今虽然还未正式定下,但多半不会有什么反复。王府那边的意思是,先跟袁家议亲,把各种章程都定下来。等到袁小将军进京受封赏后,皇上或太后下旨赐婚,该有的风光也都有了,这桩婚事才算是圆满。”

    谢映慧叹了口气:“听起来也不容易呢。我只听人说,这袁家是衰落已久的,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来历。这压根儿就算不上衰落嘛,只是离北平远些罢了。”

    谢慕林点头:“袁家在真定落户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如今也是当地数得上号的名门了。袁家在当地有近百顷的良田,另外还有大宅、铺面什么的,各种产业都不少。他们家人口又极少,小辈里仅有一个独苗苗,外头看着不显,其实足够富贵了。萧瑞还说,这个袁燮除了在打仗的事情上精明,在其他方面都挺单纯朴实,还有些老实呆傻呢。萧瑞不明白郡主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男子,不过想来这样老实的仪宾,将来出差错的可能性不大。”

    谢映慧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第972章 传闻

M.weDALIan.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慕林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