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确实是为了羊毛计划服务的,通过商业掌控草原经济,再通过思想教育,让他们认同大楚文化,进而汉化成自己人。 可随着苏叶的到来,戚十一的野心,计划悄然改变。 打下来的地盘需要治理,就得对大楚文化深深认同的官员来干。 大楚朝廷考出来的进士们,是不可能来大漠或者西域就职的,这对他们而言,相当于流放,除非犯错,不然没人愿意。 而前期又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怎么办?只能就地培养了。 因此张简次的教育不仅不能停下,还得加快速度,争取赶上戚十一打地盘的速度。 为了争分夺秒培养好城内城外两个学院的人,他放了十二分心思在里面,直接跟着外院迁去了张掖,至于西平府的内院,暂时交由同伴来负责。 说完了张简次的去向,张简仨转移话题,说起了戚十一此战的后续。 在带着人突袭两个大部落后,戚十一没有消停,直接带人清扫了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各个小部落,有些望风而逃,而有些想要反抗,全部被斩落马下。 此一战,打出了戚十一的威名,也迎来了瓦剌部落的疯狂报复。 他们直接从呼伦贝尔大草原进发,召集了十万骑兵,誓要碾压戚十一,把他杀了祭旗,然后直接攻进东北草原。 既然之前的计划行不通,那就直接打吧。 反正他们自认为自己积蓄够了足够实力,不惧打仗! 且瓦剌王庭还有余力调集五万骑兵,镇守在肯特山脉山脚,防备鞑靼人打过来。 这番布局不算错,是最稳妥的做法,起先他们确实成功了,戚十一带着那千人骑兵,直接望风而逃,把到手的战俘都扔下了。 这些女人,孩子,老人,牛羊,除了马匹,全都成了最先奔袭而来的瓦剌骑兵们的战利品。 先行骑兵获得了大量物资,为保这些不损失,他们不得不停下不去追击戚十一,这就给了他们逃跑的机会。 可戚十一怎么会逃呢,他只是把战俘扔下而已,等那些瓦剌骑兵停下,他们就折返回去,时不时骚扰一番。 等到人家骑上马,打算追击的时候,又立刻望风而逃。 小股骑兵的作战优势在于,跑得快,即便对方的战马速度和他们一样,战士的精力也一样饱满,可跑着跑着,一定会分出前后,从全体突进,变成一小部分在前。 这时,戚十一就会带人折返,吃下冒头的骑兵,砍杀一个来回后,眼见后面的骑兵追上来了,再次奔逃。 这样的骚扰突袭来了两三次后,那些瓦剌骑兵再也不敢冒头,变成齐头并进,一旦戚十一折返,立刻形成包抄。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