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梁不觉得是这个原因,高家和陈家原本都和太子有关系,但他们在京中却是井水不犯河水。 陈景轩自小机灵,被选为太子伴读,是忠实的太子党。 高家不一样,原是不涉党争的,后来女儿成了太子妃,他们才站在了太子一边,但要说嫡系,还得是陈景轩这些人。 高家人的态度摆在那里,因为太子妃才站在太子身后,可偏偏太子并不宠爱太子妃,只当嫡妻敬重,对高家并没有多要求,那高家也不上赶着了。 就这么着,高家说是太子一党的人,其实也没帮太子办过什么事,后来太子出事,他们只心痛自家女儿没了,却没受什么牵连。 陈景轩和他们就不是一路人,在京城很少来往,现在主动上门,莫非有所求? 想到宫里的义忠郡王,难道是想高家帮忙护住这位太子的血脉? 高古梁心里暗自思忖,拿着帖子回了正院,并叫来二儿子和儿媳一起商量。 高华启携妻子姚氏一起来正院,还带上了高婉瑜,小小的人儿穿着大红喜庆的衣服,粉雕玉琢般,特别惹人喜爱。 姚氏是高华启的师妹,当初他读书不行,总是比哥哥少了几分灵光,高古梁想着再为儿子筹谋一把,于是托关系送去了祁山书院。 那是山东最好的书院,大儒云集,连高华启的哥哥都没这待遇。 奈何不行就是不行,考中秀才后再无存进。 但有一样,他本人是个活泼讨喜的性子,知道自己在读书上面不灵光,竟想到了记录下老师们的教诲,寄送回京城,交给兄弟们。 这份善心,最终入了姚院长的眼,认为他为人敦厚,友善兄弟,也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因自己得了好处,就得罪了其他兄弟去。 于是起了心思,把身体比较弱的嫡幼女嫁给他。 姚家可是大族,除了好几位在京城当大官的,还出了姚院长这样的大儒。 祁山书院的规矩,院长不是世袭的,而是前一任院长卸任前,由书院的夫子们推举学问最好,教学年限超过十年的人担任。 姚院长能上任,纯粹是学问过人。 除了有一个大儒父亲,姚氏还有两个出息的亲哥哥,叔伯堂兄弟就更不用说了。 当初要不是姚院长看重,高华启还真娶不到姚氏。 姚氏生得花容月貌,只是身体孱弱,姚家恐她嫁人后因为身体原因,受了委屈,再加上是幼女,难免娇养些,那些人情世故虽然教过,却也没强求。 因此找夫婿的时候,就没往高门大户家的继承人中寻,高华启虽然读书不行,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可以的,这样就不用自家姑娘拖着病体操心这些了。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