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坐镇美稷,骑兵更是远至塞外巡逻,塞内晏然,那些抛荒的土地又可以利用起来了。 现在的确有不少人想迁入内郡,但那只是他们担心胡骑复来,求个心安而已。再过几年,等他们发现塞内能保持长期稳定,说不定还会有人要求迁出。 对胡人来说,放牧才是他们习惯的生活。 说到河东今后几年的发展空间,荀彧同样信心满满。 仅就种地产粮而言,上升的空间的确不大,但工商业即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最典型的除了纺织业、皮毛业,还有造纸、印书、笔墨等行业。 河东有大量的山林,烧制的松烟墨非常受文人欢迎。 河东制的笔也有不少精品,在全国推行教化的背景下,增长势头喜人。 河东有大河之利,塞外的皮毛很容易运进来,成本极低,经过加工后,再销往山东,获利颇丰。 荀彧掰着手指,如数家珍,上计簿上一个个枯燥的数字都变成了鲜活的生活。刘协甚至能从他的神态中看出百姓的富足。 说到最后一个问题,荀彧出奇的简洁。 河东提供不了多少粮食,但是可以提供腌肉。盐是安邑盐池的盐,肉是西河、上郡牧民缴纳的赋税。入秋之后就开始准备了,现在已经摆满了仓库,随时可以起运。 刘协听了,非常感兴趣。用腌肉作为军粮是农学堂刚刚研究出来的办法,现在还在试验阶段,荀彧倒是抢先一步。 他问了一下。荀彧坦然地说,他有两个信息来源。 一是农学堂的研究,二是胡人牧民的经验。 荀谌离开长安后,途经河东,与他说起过农学堂的研究,他非常感兴趣,特地派人去长安找到石韬,询问相关的方法。 胡人牧民也有腌肉的经验,不过盐太难得,所以他们舍不得用,通常用烟薰或者直接风干。 两者一结合,荀彧就搞出了能够长期保存的腌肉。口味还不错,平时能当干粮吃。事实上,这个方法推广之后,一些百姓就照这种办法保存肉类,免得一时舍不得吃而坏掉。 刘协非常满意,最后问了一个问题:“关于冀州用兵,令尹有何建议?” 荀彧躬身一拜。“陛下,臣只有六个字:王者有征无战。” 刘协并不意外,也不着急表态,示意荀彧详细解说。 “秦灭六国,以楚赵最为惨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之汉,实则楚人后裔,楚人的仇也算是报了。可是赵人的仇,却一直没有报。” 刘协一愣。 这怎么越扯越远了? 之前说冀州人的心结是光武皇帝的皇后郭圣通,现在荀彧又说到了赵国,将来是不是还要扯到涿鹿之战?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