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倒也爽快,对王粲说,诗集与《五经要义》这样的书不同,花费要少得多。《五经要义》太深奥,一般人看不懂,销路有限。诗集则不同,受众很多。如果你王粲的诗好,说不定每个人都想要一部,随时欣赏,那印起来就不是几百部的事,而是几千部。 真要这样的话,你不仅不要掏钱,还能赚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蔡琰著的《士论》、袁权编的《精简说文解字》,这两部书在凉州是畅销书,几乎家有一册,还有不少卖到了西域。因为畅销,蔡琰、袁权不仅没花钱,还拿到了不菲的润笔。 一听还有这种好事,在场的不少人都动心了。 仅靠写文章就能赚钱养活自己?这可太舒服了。别人的馈赠虽好,毕竟来源不稳定,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伯乐。如果写文章就能养活自己,哪怕少一点,也比没有好。 补贴点纸笔钱总没问题吧? 蔡琰不是每个人都能比的,袁权却可以比一比。袁术是什么货色,大家心里都有数。他的女儿能写什么文章?《说文解字》是大儒许慎的著作,她只是在许慎的基础上选字而已,是个人都能做。 一时间,围着周忠打听情况的人更多了。 眼看形势不妙,王粲眼珠一转,拍手道:“诸君既然如此有兴趣,何不作各自诗一首,请周公品鉴一番,然后择其优者,选为一集,印行天下?” 众人欣然同意。 —— 刘表坐在灯下,面前摆着一册书。 书很精美,纸柔,墨香,书法端庄。 但刘表的心思却不在书上,他看着坐在对面的长子刘琦,听刘琦讲这几天周忠的行程。 其实周忠的行程很简单,除了去看望王粲之外,周忠就在驿舍里,哪儿也不去。 但他不出去,不代表别人不来拜访。这两天,周忠的访客不断,几乎没有闲过。 “蒯氏、马氏、蔡氏、习氏、庞氏……”刘琦掰着手指,一个个的数过去。襄阳周边数得上的大族几乎都派人去过了,蒯氏、蔡氏都不例外。 蒯氏还好一些,蒯越本人没有出面,去的是蒯祺,理由是打探内弟诸葛亮的消息。 蔡氏就直接了,蔡瑁亲自登门拜访。他和周忠谈的是丝帛销售。 蔡家有大庄园,织机数百,每年生产的丝织品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这让刘表很不安。 荆州丝织品大量外流,已经引起了物价大幅波动。如果蔡家的丝织品也全部外销,本地的布匹价格也将跟着飞涨,明年将有更多的人去种桑,粮食价格也将受到影响。 难道周忠不是来招抚,而是来做买卖的? 刘表摇摇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