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孙太后,姜离开始在意识空间哗哗翻史书。 好在,很快她就找到了想要的资料—— 【《明史·于谦传》:时也先势方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拥众僭号;湖广、贵州、广西、瑶、僮、苗、僚所至蜂起。】 【前后征调,皆谦独运……故天下咸服谦。】* 也就是说,在大明外有皇帝亲征反被瓦剌抓走,内有福建、浙江、湖广等各地叛军蜂起的乱局下,正是于谦为朝廷柱石,一己之身多线调度,而且办的是史册明白写着的‘悉合机宜’处处周到,所有人都服气! 姜离拍案。 在穿过来那一刻就拿定的主意,经过一系列噩耗洗礼后更加坚定了—— 我不行我不上。 谁行谁上。 这就请于少保来做定海神针! 第2章 于谦 天色自黯蓝中透出些缕晨曦。 大明的早朝,自太祖朱元璋起便是‘未日出而临朝视百官’。 做皇帝的都得鸡鸣而起,天不亮就收拾着去上朝。何况是大臣们,更是得披星戴月,黑灯瞎火就往紫禁城赶。 故而不上早朝的日子,晨起的时间要宽裕的多,朝臣们的步履也就多了几分不紧不慢,与同僚相遇后,还有闲暇停下来寒暄两句。 看起来,这似乎是京城里最寻常的一天。 除了—— “陛下召见我?” “皇爷召见于谦?” 以上两句话,分别出自于谦与王振两人之口,却带着差不离的疑惑。 * 天色已然晶亮。 兵部衙门内,于谦接了即刻面圣的宣召,自有些讶然。 听闻皇上病了已有三日,不但龙体染恙罢了上朝,更是谁也不肯见。 如今怎么忽的独独宣召自己? 虽说他如今官至兵部左侍郎(相当于国防部二把手),官位是不低,但他上头还有兵部尚书等朝廷重臣,再者,还有内阁几位大臣更是天子近臣。 皇帝若真有要紧事,病中急召臣子商议按说也轮不到他——皇帝对他应当真的不熟悉。 毕竟,于谦是去年才调回京城的。 在此之前,他外放了十九年,历任江西,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方官。 也就是说,当今皇帝还是六岁储君的时候,他就被外放出去做官了。 当然,彼时他的外放,是先帝宣德皇帝朱瞻基器重他,特意超拔为兵部右侍郎,这才外放他出去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当时于谦才不过而立之年,已然是三品要员一方巡抚,眼见的前程大好。 可惜好景不长,宣德皇帝三年后病逝,大明换了天。 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 正统前几年,皇帝年幼不亲政,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都是明白人,于谦过的还不错。 然而等太皇太后与老臣都过世,朱祁镇亲政后,就变成了司礼监宦官王振把持朝堂。 于谦的境遇便每况愈下。 他天生性刚直,自不会讨好逢迎王振,于是不但官职从兵部侍郎一路降到大理寺少卿(好在依旧被外放巡抚),甚至有一年他回京述职,还叫巴结王振的通政使李锡阿弹劾诬告。 被下狱不算,还‘依法判决’了个死刑。 于谦被关在狱中三月,等着秋后处斩。 多亏于谦官声实在好,朝臣多有为之鸣冤,又有其时任巡抚的山西吏、民听闻于大人要被处死,纷纷伏阙上书。王振不得不顾忌事情闹大了,物议沸然惹得皇帝太后不快,这才放了于谦。 否则……于谦当年就无了。 按投胎转世算的话,现在只怕都是会打酱油的年纪了。 而王振之前咬死罪名,给于谦判了个死罪,等到迫于压力放人,还找了个蹩脚借口,对外宣称:啊,犯错误的不是你这个于谦,是个名字差不多的官员。 搞错了搞错了。 这才算勉强尴尬抹过去。 于谦得以回到山西继续做官。 直到去岁,朝中多事,兵部又有了缺,于谦才归京,时隔数年再任兵部侍郎。 今岁,年五十一。 对此,姜离昨夜还对6688发表感慨:说不得世上真有气运这回事,彼时大明还是国运不该绝。这不,正统十三年,于谦刚刚调任回京城,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就去瓦剌留学了。 于谦若是当时不在京城,或许南明能提前二百年上线。 ** ?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