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似笑非笑地看他一眼:“你还挺信任自己查案的能力。” 张汤自信道:“在这方面,臣不会弱于任何人。” 【而与日益增多的酷吏相伴的,是越来越繁杂和苛刻的法律。 张汤和赵禹是修订法律的关键人物,在他们手上,法律不再只是对道德的约束和对罪过的处罚,而是几乎变成了诬告的工具。 正如那个流传千年的颜异腹诽案: 为解决财政危机,刘彻接受廷尉张汤的建议,发行了以鹿皮制作的“皮币”,每张定价四十万钱。并规定王侯朝贺献璧时,必须用皮币来做衬垫,强迫贵族购买。 大农令颜异对此反对,上奏说:王侯朝贺所用的苍璧每枚才值数千钱,而做衬垫的皮币反倒值四十万钱,这样做是本末倒置,对朝政不好。 对颜异的上奏,刘彻很不满意。张汤作为刘彻手中的一把刀,当然要为君分忧。 于是,元狩六年,张汤派遣宾客去见颜异,提起新制订的法令有不便于民的内容。颜异虽然同样这么认为,但是因为之前的上奏没有得到帝王的同意,所以就没有回答这位门客,仅仅只是动了一下嘴唇。 张汤听闻门客的禀告后,向刘彻上奏说:颜异身为九卿,看出法令有不好的地方,居然不向圣上进言而是在肚子里诽谤,应该以“腹诽”的罪名处死。 于是颜异就这样含冤死去了。 从这个法条开始,尽管当事人没有犯罪的言语和行动,司法官吏也可以主观推定其有罪。 这样下去,诬告横行。佞臣们随意解释法律,让亲近自己的人活,自己厌恶的人死,政治不复清明矣!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因为刘彻提拔的官员多为酷吏,地方官吏因为上层的政治取向,也多用严刑峻法管理地方。 这些人管理的可就不只是世家豪族了,他们对平民百姓也手段酷厉,使得黔首的日子更为难挨。 一方面、国家的重负让民众不得不犯法谋生,另一方面,朝廷用极其严酷的刑罚制裁犯罪的民众。这就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深的矛盾,汉廷民怨四起,甚至出现了起义。 因酷吏政治产生的农民起义,不是发生在个别地区,而是普遍存在。除了数千人的大部队,以百计算的流寇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最后甚至需要调动国家正规军队进行镇压才得以解决。】 张汤沉默了。 他想了很多,最终只是叹了一口气,道:“臣本以为用严刑峻法治豪强是利国之策,没想到会……会……” 张汤抬起头看着天幕,上面面黄肌瘦的黎民脸上一片麻木,终于有人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眼中跳跃着愤怒的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