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羡接过苏晋手里的卷宗与奏本, 看了尤公公一眼。 尤公公会意,躬着身退到宫苑外头去了。 “来。”朱南羡将苏晋的手我在掌中,带她推开了一旁的堂门。 此处不是未央宫的正殿,而是栀子花苑深处的栀子堂。 进得殿门, 朱南羡将苏晋的奏本与案宗放下,回身亲自掩了门窗, 说道:“你的折子我晚些时候看, 先与你说一桩要紧事。” 他折身回了柜橱, 自一方暗格里取了一副卷轴与一封密信递给她, 犹豫了一下,问:“你……是谢相的孙女?” 从前朱南羡只知苏晋是女子, 却没计较过她的出生。 而他不问, 她便也没与他提过。 苏晋没答这话,将她手里的卷轴展开。 卷内裱着一副江山风雨图,走笔气象万千,正是出自苏晋的祖父, 谢相之手。 这画是她九岁生辰那年,谢煦教她作画时亲自画给她的, 苏晋伸手摩挲着左下角“赠谢氏阿雨”五个字, 半晌,哑声道:“我还以为这幅画早已烧掉了。” 朱南羡看着她:“从前在明华宫里挂着一副日出江河图, 走笔与技法与这幅画一样, 是父皇最珍贵的事物之一, 据说是当年起兵时, 谢相与父皇,文远侯,老御史一起立誓时所画,我们几个兄弟都曾见过,直到景元十二年,父皇才忽然将江河图收起来。” 苏晋知道,景元十二年,天子下令废中书省平章事,十三年,派兵追杀到蜀中。 那日她躲在草垛子里,看着教她养她的养父毙命于刀兵之下。 但他的神情确实坦然的,仿佛从起兵那一日开始,他就在等着这一天了。 朱南羡道:“这幅画是朱沢微的探子从蜀中一户姓黎的老兵府里搜到的,当年他在蜀中任衙役头子,你的故居被焚毁前,他暗自将这幅画带了出来。后来托了在官府的关系,将军籍抹了,在蜀中做起了茶叶生意。 “他本已改名换姓,但朱沢微大约是猜到了你与谢相有些关系,专程派人在蜀中打听,翻了二十年来所有军户军籍,这才把这名老兵找出来。” 苏晋沉默了一下,将手里的画轴慢慢合上,又从密信里取出那探子捎回来的供词。 “这老兵说,当年你随谢相迁入蜀中时,京师早已下令盯着你们了。他知道隐于山居的人就是谢相,也知道你是他的孙女,他以为谢相终会带你走,但你们却仿佛要落脚安顿在蜀中。后来皇令下来,他带着兵去的那一日其实看见你了。你……就躲在一旁牛车上的草垛子里。” 苏晋记得,自己当时躲在草垛子里一直微微发抖。 她格外早慧,三岁能诵七岁作赋,经史子集过目不忘,昔年阿翁将她当作男儿来养,幼时时光静谧无声,只与诗书相伴,平生头一回识干戈,就是白骨沥血的惨烈。 刀光火色中,一个长得五大三粗的衙差朝草垛子走来。 她隔着草隙望去,发现他举着火把,一直盯着自己藏身的地方看。 她以为他看到她了,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可衙差的手都快伸到枯草上了,却忽然放下,转头看向一旁跪着的赶车人:“干什么的?” 赶牛车的是个老实人,一听衙差问话,一句也答不上来,跪着不住地哆嗦。 衙差于是吼道:“没看到官差办事?赶紧把牛车赶走!” 苏晋一直以为自己是平白捡了一命,原来竟是无端受人一恩。 “这老兵事后一直心中有愧,托人销了军籍,在你祖父这幅画前立了一个无名的牌位,做起了茶叶生意。过了几年他发迹了,觉得冥冥之中是你祖父庇佑他,便想着去找你,将你带回蜀中,认作义女。谁知一找数年,自找到了当年那个赶牛车的。 “赶牛车的说,谢相遇难那一日,他其实也知道你躲在他的牛车的草垛子里。他原想如实禀报,可你一个姑娘,还那么小,他实在是不忍心。后来他以为那老兵一时马虎大意,侥幸带你走,于是没日没夜地赶车,怕人追来,想把你带到天远地远的地方去。可是他太累了,赶着车时打了个盹,再醒来时,牛车轻了,他回头去找过,你已不见了。” 苏晋看着手里的供词,安静了许久才道:“我跳下牛车,一个人走到了杞州。阿翁曾说过,如遭逢大难,可去杞州苏府避难。” 皇权倾轧之下,功过是非都是浮眼云烟。 他纵然助他夺江山,也知道自己兔死狗烹的下场。 所以明达如谢煦,在阿雨出生的当日,就已为她留好了退路。 朱南羡看着苏晋紧握状词的手指节发白,抬手将其覆于掌中,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