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若有人缺省姓氏、只称相公,一般都默认是李庭。 顾东隅神色一肃。“李家女为太子妃,这一条就足够相公做出决断了。” 看着他们谨慎的表情,元非晚不由问:“咱们和相公那头,关系怎样?”她爹暂且不说,顾东隅之前担任过中书令,应该不缺和李庭见面的机会啊? 元光耀点点头,又摇摇头。“能说几句话,但不是特别熟。” 相比之下,顾东隅的反应则微妙得多。他停顿了好一会儿,才说:“相公行事果决,能分君之忧,实乃我辈楷模。” 是吗?元非晚狐疑地盯着他。好像是称赞,但她为啥有种顾东隅在嘲讽的感觉? 不过元光耀没有深究。“就和阿晚你说的一样,太子殿下已然有了相公,那确实很难有我们的容身之所。就算有,也不过是些无足轻重的位置。毕竟,李家枝繁叶茂,子弟辈出……”他摇了摇头,没说下去。 这下元非晚听出味道来了。两人约莫都顾忌她还小,又是女孩,刻意把话往委婉里说。目前她能听出来的是,李庭和皇帝关系很好;另外,不说任人唯亲,但只要有可能,李庭还是更愿意把自己人塞到关键岗位上。 尚书仆射已经是最有权力的文官,李庭却并没有停止经营的脚步。除了巩固自身位置外,是不是还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呢?把孙女嫁给太子,是不是正说明了李庭不满足于现在的地位、还想更进一步?毕竟,若是太子登基,他成了国丈,手中的权力肯定会更大! 这想法有些太远,元非晚及时打住,并且暂时不打算说出来。“那便罢了。还有德王殿下那头……”她停顿了下,见其他两人的视线都转到她这头,才继续说:“殿下可能的确打算回长安。但五年浴血沙场、出生入死,殿下真的说放弃就放弃吗?” 元光耀和顾东隅一时间都没说话。 虽然他们都没打过仗,但战场之上,刀剑无眼,绝对不是玩笑话。让十三岁的少年去做监军,一个不慎便是性命之虞。如今萧欥全须全尾地活了下来,那定然是靠他自己的努力。随便换成谁,都不会轻易把用自己安危换来的成果拱手相让吧?就算是为了亲哥…… 两人面面相觑。当年,萧欥确实是为了太子的安危而自告奋勇去西北;但五年过去了,萧欥的想法还会像当初一样吗? “阿晚,你的意思是……”元光耀说,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艰涩。萧欥真的准备夺回他自己打下的一切?就算对手是太子亲哥,萧欥也不会客气? 顾东隅没吭声。因为在听到萧欥说自己无论如何都会回长安时,他就料到这事儿没明面上的那样轻描淡写。 萧欥想不想要太子的位置,还不够确定;但萧欥绝对不愿意像以前那样,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他回长安,一定会要回属于自己的所有东西!他们跟着这样的人,能吃什么亏? 在这点上,元非晚和顾东隅不谋而合。此时听见元光耀的半句话,她就知道,她爹也已经开始正视这个可能。对现在的情况来说,这就足够了。 所以,她没有继续这个方向。“我的意思是,只要圣人安好,”她抬手遥祝北面,“我们也就会安好。” 这话明显也不是照着表面意思来理解。圣人就是皇帝;如果现在的皇帝还在位,那无论是太子还是德王,无论是李庭还是他们,明面上都做不了什么出格的事情,不然就会先被皇帝灭了。 所以,就算他们现在答应了德王,也不会有什么立即而来、太过明显的危险。能用最快的速度回到长安,也没有什么大的后果,对现在的他们已经是利大于弊了—— 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最好,但实际操作上不可能;那么,有利大于弊这个判断,不就足够他们点头了吗? 在想到这些的同时,顾东隅也不得不想到,元非晚在这些分析上体现出了一种普通人难以匹敌的明智冷静。她看到的从来不是表面上的血缘或者亲情,而是本质里的利益关系。 若他这个老友有女儿一半的能谋善断,大概也就不至于被人坑了,以至于左迁岭南。若他当年不是那么意气用事,对家中某些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