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又是峰回路转 郭业此次来汝州极为仓促,手头的资料不多,所以对戴明德等三位州刺史知之甚少。 特别是安州刺史赵飞轩,他更是满脑子的抓瞎。 离开江滨楼,郭业安排走赵九丑前去盯梢安州刺史赵飞轩之后,他独自一人回道驿馆中。 负责驿馆的小吏是个年过五旬的老秀才,年过半百,科举无望之后,就在汝州刺史府寻了这个负责驿馆的差事。 这老秀才属于混吃等死,入不了汝州刺史戴明德法眼的人物。 偏偏越是这种人,越是知道的挺多,爱贪小便宜,而且是个话唠。 在郭业三言两语的蛊惑下,在加上郭业从袖子里掏了一小锭金子。 老秀才竟然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讲起了郭业想知道的一切。 特别是关于安州刺史赵飞轩此人,从老秀才身上,他掏到了相当有价值的信息。 …… 其实说起赵飞轩这个名字,当年在长安城还是轰动一时的,特别是天下寒门学子读书人,更是对这赵飞轩知之甚深。 因为赵飞轩在武德六年,也就是李二陛下他爹李渊在位的第六个年头,乃是科举的二甲进士头名。 什么叫二甲进士头名? 一甲共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而一甲三人之后,便是二甲,这二甲头名仅仅屈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的第四名。 这个名次就是二甲头名,也有其专门的称呼——传胪。 偏偏在武德六年,那一甲前三名不是世家子弟,便是官宦二代,而这个二甲头名的赵飞轩却是出自的一个山东境内的寒门士子。 要知道,历年来的科场考试之中,基本上都是由勋戚子弟,世家子弟,官宦二代包揽了进士一甲二甲这两榜的名次。 这么多年下来,这貌似已经形成了科考之中的潜规则,进士帮当之上的铁律。 可偏偏当年就是这个寒门学子赵飞轩,因为才高八斗,写得一手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策论问答更是博得当年主考官,当今礼部尚书李纲的惊赞与青睐。 李纲爱惜其人才了得,以至于赵飞轩这个寒门学子的代表人物竟然蟾宫折挂,像一匹黑马一般杀进了二甲,抢到了头名。 当年红榜一出,赵飞轩榜上有名,高居二甲头名得了传胪,天下寒门学子哗然成一片。 因此,赵飞轩的名字,在当年也算是天下皆知。 至于为什么赵飞轩出身寒门,毫无背景与家世,却能以三十余岁之龄,一路高升坐到了寻常官员穷其一生都难以达到的刺史之位。 里头又有一些常人所不知之事。 那又要说到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之后,贞观元年李二陛下登基临朝的时候。 恰巧,贞观元年,这个负责驿馆的倒霉老秀才那一年也进了长安,去投靠一个同窗好友去谋份差事维以生计。 玄武门事变,李二陛下虽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却也因为杀兄弑弟,逼迫父皇,而背了一个不忠不孝的天下骂名。 当时,传胪出身的赵飞轩正被安排在翰林院,做一些写写记记的活儿,经常要写一些花团锦簇的漂亮文章来满足朝廷和皇帝的需要。 身在翰林院的赵飞轩自然消息灵通,知道玄武门事变的情况,也知道李二陛下最近很上火。 他知道李二陛下是坐在龙椅上,却因为恶骂如潮的不忠不孝之名而如坐针毡,浑身难受。 随即,他灵机一动,私底下写了篇文章,并通过自己在长安的同窗同乡帮忙誊写,而后在长安街头四处散发。 文章的标题很给力,也很劲爆,名为《论太子建成七宗罪,披齐王元吉十宗罪》。 可想而知,四处散发的小广告,成了长安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小广告传到了长安诸位大佬的手中,也传到了李二陛下的龙案之上。 当然,龙颜大悦,李二陛下笑着说了四个字:“朕心甚悦!” 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