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八国联军之入京 陈去后,袁阴嘱夏辛酉缓进,切勿直捣天津。夏行至中途,津、京并陷,两宫出奔。袁遂飞檄夏辛酉,迅率所部赴山西护驾。津、京陷后,八国联军屯驻北京,两宫奔至太原。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兼充议和全权大臣。袁世凯知两宫所在,即派员解银二十万两,方物数种,至行在叩请圣安。当时北方数省均受义和拳蹂躏,糜烂不堪,惟山东一片干净土。清廷得与东南各省通消息者,皆赖山东传递。袁世凯得议和之旨后,遂派提督姜桂题率兵北上,剿办义和拳之余孽。于是清之朝野上下又咸谓袁世凯为能臣。 “秋七月己酉,外兵据北仓。庚戌,陷杨村。壬子,授李鸿章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停战。外兵袭蔡村。癸丑,李秉衡战于蔡村,败绩。外兵进占河西坞。丙辰,李秉衡战败于张家湾,死之。丁巳,外兵陷通州。命刚毅帮办武卫军事。己未,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联兵陷京师。庚申,上奉皇太后如太原,行在贯市。壬戌,次怀来。命荣禄、徐桐、崇绮留京办事。癸亥,广东布政使岑春煊率兵入卫,遂命扈跸。甲子,次沙城堡。懿旨命岑春煊督理前路粮台。丁丑,次鸡鸣驿,下诏罪己,兼诫中外群臣。壬申,次天镇。诏奕劻还京,会李鸿章议和。乙亥,次大同。命刘坤一、张之洞会议和局。以载漪为军机大臣。” 八国联军践踏下的北京“十二月丁未,诏议变法,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大臣、直省督抚参酌中西政要,条举以闻。癸亥,下诏自责。以当时委曲苦衷示天下。并诫中外诸臣激发忠诚,去私心,破积习,力图振作。” “二十七年辛丑,行在西安。己巳,诏立督办政务处,奕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并为督理大臣,刘坤一、张之洞遥为参预。” “八月甲午朔,以回銮有日,遣官告祭西岳、中岳。跸路所经名山大川、古帝王陵寝、先儒名臣祠墓,并由疆吏遣官致祭。癸丑,诏以变法图强示天下,并以刘坤一、张之洞条奏命各疆吏举要通筹。丁巳,车驾发西安。己未,升允奏临潼知县夏良材误供应,请褫职。皇太后命从轻议。升允自请处分,原之。九月己酉,命王文韶署全权大臣,袁世凯署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清史稿》卷二四)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拳事起,载漪等信其术,言于太后,谓为义民,纵令入京师,击杀德意志使者克林德及日本使馆书记,围使馆。德意志、澳大利亚、比利时、日斯巴尼亚、美利坚、法兰西、英吉利、意大利、日本、荷兰、俄罗斯十国之师来侵。七月,逼京师。太后率上出自德胜门,道宣化、大同。八月,驻太原。九月,至西安。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总督李鸿章与各国议和。二十七年,各国约成。八月,上奉太后发西安。十月,驻开封。时端郡王载漪以庇义和拳得罪废,溥俊以公衔出宫。十一月,还京师。上仍居瀛台养疴。太后屡下诏:‘母子一心,励行新政。’三十二年七月,下诏预备立宪。”(《清史稿》卷二一四) 清光绪二十七年夏五月,袁世凯生母终于山东巡抚任所,遂上疏恳请开缺,回籍终制。疏上,奉廷谕云: 袁世凯电奏恳请回籍营葬,情词哀切,具见孝思。惟山东地方关系全局,该抚势难一日暂离。务当勉抑哀思,用资坐镇。一俟大局定后,再行赏假回籍营葬。该抚之母教有义方,朝廷甚为褒许。该抚更当感激奋发,移孝作忠,共济时艰,以副倚任。钦此。 袁接右之电谕后,复上疏续恳。奉谕云: 袁世凯现丁降服忧,理应守制。惟山东地方伏莽尚多,交涉尤关紧要。袁世凯抚东以来,办理一切,均臻妥协,正赖该抚统筹全局,以济时艰。袁世凯着赏假百日,即在抚署穿孝,假满后改为署理,照常办事,用副委任。山东巡抚着胡廷干暂行护理,遇有要事,仍着商同袁世凯妥为筹办。钦此。 是年秋九月,清直隶总督李鸿章薨于北京。八国和约甫定,惟俄之东三省退兵问题尚未解决。俄清之另约亦甫提议。李鸿章遗折力保袁世凯才堪代己。是月二十七日,由山西行在电传谕旨云: 直隶总督兼充北洋大臣,著袁世凯署理。未到任以前,著周馥暂行护理。钦此。 袁世凯奉谕后,仍以母丧在身,疏请收回成命。诏旨不许,且促其迅速就道。盖自李鸿章薨后,一班顽固党皆以两宫回京,恐有不测者。先是清国向各国求和,派李鸿章督直为议和全权大臣。李由广东抵上海,晤某国全权大臣,告李鸿章曰,清之皇位属满洲人,而满人多无学识,屡酿野蛮之祸。今有倡议废其统系者,以公代之。其有意乎?李以双手掩其耳,示不敢闻也。其后各国全权大臣在北京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