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宏集为总理外务大臣,两日未遣人与凯商事,坐鼓中难知。韩意以华不可恃,将派金与日商改政,凯难干预。日在韩专忤华意。凯为使,系一国体,坐视胁凌,具何面目?如大举,应调凯回询情形,妥筹办法。暂不举,亦应调回,派末员仅坐探,徐议后举,庶全国体。日载兵十船,昨由日开,又遣电工数百,分抵釜,决无息和意。乞速示遵。 观袁各电,谓事已迫于眉睫,而李鸿章深知当时清之海陆军实不能与我抗,持和平了结主义,其意欲运动各国调停。故袁虽发种种急电,而李终嘱其笼络韩王,延时日以待调停。迨我兵麇集,韩之各要害皆已先得,清只叶志超之军驻牙山绝地。袁见事迫如此,复电告李鸿章曰: 日兵万人,分守四路各要害及我陆来路,均置炮埋电。每日由水陆运弹丸雷械甚多,兵帐马厩架备多处。观其举动,不但无撤兵息事意,似将有大兵续至。日蓄谋已久,其志甚奢,倘俄、英以力勒令,或可听;如只调处恐无益,徒误我军机。日虽允不先开衅,然削我属体,夺韩内政,自难坐视。阻之即衅自我开,日既以兵来,定不肯空返,欲寻衅何患无隙?叶军居牙山,势不能接济。日再加兵,显露无忌。应迅派兵,商船全载往鸭绿或平壤下,以待大举。韩既报匪平,我先撤亦无损。且滓约日已先违,我应自行。若以牙军与日续来兵相持,衅端一成,即无归路,乞速裁度。 李鸿章接袁世凯电,即转达总理衙门,时清总理衙门亦与李同意。李已运动俄、英等公使抵韩,邀各国驻韩使臣出为调停。先是日大鸟公使迫令韩廷改革,韩王已许诺,至是又行反悔,要求日先撤兵。原韩所以变而食言者,一则听袁大言哄骗,恃清援助;一则依赖欧美干涉。日大鸟公使得驻东京及北京之俄、英等公使出为调停,遂提出与清协力谋韩之改善案五款,交各公使转给袁世凯。如承认,限即日答复。袁得日之五款,遂电告李鸿章曰: 顷英、俄使交鸟议略。第一款(一)政府六曹,各尽职守,革揽权旧制,内府不得与闻国政。(二)外交以权重臣掌之。(三)政令去繁从简。(四)并汰地方各邑。(五)汰冗官。(六)破格用人才。(七)禁捐官。(八)增禄俸。(九)禁贿赂。(十)止营私。第二款(一)量出入,昭定制。(二)明会计。(三)定钱制。(四)丈地亩,定租税。(五)减冗费,增正用。(六)设铁路电线。(七)税司由韩自管,不容他国干预。第三款(一)法律宜详明参定。(二)裁判宜公正。第四款(一)兵官宜作养。(二)原兵概裁,量力新练。(三)各处设巡警。第五款(一)各邑分设小学。(二)再推广设中学。(三)生员游历。乞宪核速示。 提案五款交袁世凯,数日不复,日公使遂拒绝各国使臣之调停。仍以强硬之态度对韩,责其不信,促其确答,终不得要领。七月二十三日,日公使遂拥混成旅团一部,径赴韩之景福宫,击退卫兵,直入关内。事大派皆出奔,大院君由国王召入朝,与我公使议改革内政事。王允所请,并嘱日驱逐驻屯牙山之清兵。时七月二十五日也。 袁世凯见日兵势汹汹,量难了结,而华兵又不来援,遂藉病请假,乞李鸿章准其离韩。其电曰: 凯等在汉,日围月余,视华仇甚。赖有二三员勉力办公,今均逃去。凯病如此,惟有一死。然死何益于国?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平待轮,乞速示。 右电后,又有唐绍仪致李鸿章电云: 现在汉城两署办公,只余二员。今闻南北进兵,均已逃去,无法挽留。仪一人译电办公,已难料理,而袁道病又须照拂,势急情迫。乞速示遵。 李鸿章接二电,即为具奏,奉旨允准。李鸿章即电袁云: 本日奉旨,袁世凯着准其调回。钦此。希将经手各事交唐绍仪代办,即回津。 袁世凯得电,即回天津。自此以后,清韩之关系遂绝,日清战事亦自此始开。 第三章 甲午战争之前后 第一节甲午之役 朝乱再起,汝昌欲至济物浦先攻日舰,将启行,总署电柅之。逮日舰纵横海上,海军始集大东沟、鸭绿江口。定远为汝昌座船,战既酣,击沉其西京丸一艘。已,致远弹药尽,被击,总兵邓世昌战死。自是连丧五舰,不复能军。汝昌犹立望楼督战,忽座船炮震,晕而仆,舁以下。汝昌鉴世昌之死,虑诸将以轻生为烈,因定海军惩劝章程,李鸿章上之,著为令。旅顺陷,汝昌渡威海,是时两军相去二百二十余里,朝士争弹之,褫职逮问。鸿章请立功自赎,然兵舰既弱,坐守而已。 逾岁,日军陷荣城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