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此时谈输赢还太早! 霍成宏冷笑道:“你想要隆海,没那么容易,大不了我便做一回不肖子,就算把它砸在手里,我也不会给你!” “谁说我想要隆海了?”霍成宣似笑非笑。 霍成宏一愣,却不知他此话是真是假了。 他们彼此心知肚明,霍家产业庞杂,他霍成宏失去隆海,有所亏损却不至于伤筋动骨,而他霍成宣得到隆海,财源广进也不过锦上添花,二人争的只是这块霍家最初起家的金字招牌而已。有隆海纺织厂在手的霍家,才是昔日霍老爷子弃官从商,立志实业救国,一手建立的那个闻名海外的霍家。 可现在,霍成宣却说,他不要隆海。 “因为,国内纺织业最繁荣的年月,已经走到头了。” 开口的是霍锦宁,他的语气淡漠而悲悯: “昔日隆海设厂,是借洋务之东风,而后祖父在制度管理推陈出新,改进技术,才能在众多纱厂倒闭之时,勉力支持。及至民国元年以后,隆海得以迅速做大,是因列强忙于大战,无暇顾及纺织品输华,国内市场这才繁荣起来。可如今,世界战争已经结束了。” “外资竞争,棉贵纱贱,而之前厚利之下,设厂过多,市场已经无力承载。去年与隆海齐名的裕泰、苏纶、振华相继改组,福成、鼎新、久安已完全停工。而仅上个月的时间里《银行周报》上就有九家纱厂宣布破产登报拍卖。” “昔日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三叔,你觉得我们还有千方百计得到隆海的必要吗?” 霍成宏离开时,是失魂落魄,心灰意冷的。 他也许曾一时鬼迷心窍,想要出卖隆海,可这块霍家金字招牌,终究在霍家子孙心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海清河宴,国泰民安。 隆海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那个。 昔日实业救国论的热潮风靡全国,纺织厂面粉厂火柴厂遍地开花,国人一度看到了富国强民的希望,却终究是镜花水月,一场泡影罢了。 霍成宣也忍不住问道:“国内纺织厂当真没有丝毫前景?” “父亲想看到什么样的前景?”霍锦宁一笑,“内忧外患,纵观这几十年来,国内的实业发展,又何曾有过优良的环境?纺织业最繁荣的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但未必真正走到山穷水尽的一步,不过是事在人为。我在隆海所做一切,俱是尽力尽心,德国的机械确实先进,而我们却连一个会操作的工人也没有。三叔没输在商场,却输给了时代。” 他轻轻一叹:“他不该和日本人合作。” 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和父亲联手将他逼到这一步。东洋小国狼子野心,虎视眈眈,霍家的金字招牌即便是砸烂了,却也不能落到外人手中。 作者有话要说: 隆海纱厂的原型是状元张謇开办的大生纱厂。 1914至l922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而国内又盛行“实业救国”的潮流,许多人投身商海,国内实业尤其是棉纺织业遍地开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工业品又涌进中国,尤其是日产棉纱疯狂抢占中国市场,国产棉纺织业大幅度亏损,许多企业接连破产。直到后来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经济,民族工业迎来第二个发展高峰,结果没过多久抗日战争又打响了,民族工业再次遭受沉重打击。建国以前,我们的工业发展真是举步维艰。 第21章 霍家兄弟这一仗,霍成宣是势在必得了。 而霍锦宁以身涉险的这步棋,彷如是梁山好汉交的投名状,终于过得霍成宣最浅显的这一关了。 霍成宏走后,是属于父子两人的谈话。 霍成宣并不关心儿子的伤势,也不急得同他商议下一步计划,只道: “明晚大成公司的薛老板在茂林饭店有个酒会,你和我一同去。” 霍锦宁想起那日在宴会上见过的某位小姐,模样已记不清楚,却还清楚的记得被郑重其事介绍为谁m.weDa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