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 金笼中锁链撞击声、呻吟挣扎声渐渐低弱。 胡肆整理衣领袖口,关上笼门, 独自走出寝殿,去往天湖之畔。 夜已深了,天湖像一面巨大水镜, 悬浮在云雾间。微风轻拂, 水波荡漾,九天明月孤零零照在湖面,光芒如银屑飞溅。 天湖大境远离人间纷扰争斗,琼楼玉宇与日月星霞为伴。当歌舞停歇、华灯熄灭、美婢仆从沉睡,这里才显出原貌, 不沾一丝俗世烟火气。 胡肆站在湖边,看流云,晒月亮。 他离开寒山,自立门户之后,“天湖大境”是他最满意的造物,只有逆转天时的“万古长春阵”可与之媲美。 可惜,他与霁霄的师父已然仙逝,不曾亲眼看到这一天。每当想起此事,胡肆心中总有淡淡遗憾,像一个提前交卷,却得不到先生表扬的稚童。 他少年时拜入寒山,那时的寒山论法堂,尚有很多严苛规矩。几时上早课,几时熄灯就寝,几时完成课业,几时洒扫学舍。小弟子最没有地位,提问也要看授课长老脸色。 这不是胡肆想要的修行生活,他修道,是为了像童年遇到的孔雀妖一般,肆意作乐,无拘无束。从那时开始,胡肆变得厌烦规则,厌烦约束。 他与霁霄在论法堂遭受同窗排挤、欺负,所幸拜了师父,才没有被赶下寒山。 入道之初,师父说,修行者的终极追求是飞升。但飞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飞升之前,你们想做什么? 胡肆说:“我想超脱人世,到一个没有规矩的地方。” 师父担忧道:“这,不比飞升容易啊。” 霁霄说:“我想改变寒山,改变人间,重新制定人间规则。” 师父更担忧了:“这,比超脱人世更难啊。” 后来,霁霄展露出惊人的练剑天赋,胡肆改修旁门道法。 在寒山剑派,一个不愿练剑的人,无疑与一众剑修格格不入。胡肆一度成为寒山笑柄。 胡肆请教师父:“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在意旁人眼光,他会变成什么样?” 师父想了想,认真答道:“成为圣人,或者废物。” 一个人不想展现自我价值,不想得到他人尊重,不在乎世俗价值的评判,最后的结局无非是两种。 可见圣人与废物,某种程度上相通,都需要极高天赋,才可能做到。 师父大限将至时,对胡肆说:“你能让自己过得快活,是很了不起的本事。你有这种本事,为师很欣慰。但有些时候,稍微替别人想想,可以让自己更快乐。” 胡肆说:“弟子愚钝,不明白。” 百年之后,胡肆神通大成,将一片湖水升至天空。凡人传说中,将其称为仙境。 但许多修士不明白,胡肆这种人,凭什么证道呢? 修士能犯的忌讳,他全犯了。他弃剑改修旁门,而且修得很杂,炼器炼丹推演术,甚至风月道。他不讲究苦修清修,生活奢靡。 正如霁霄所说:很多人都不喜欢胡肆。但胡肆也不需要讨人喜欢。 按因果论,孔雀妖是他“修行之因”,他这一生道途的起源。 一只妖与一位凡人稚童,本来便不平等。妖可以逗弄孩童取乐,等妖觉得失去新鲜感,说走就走,不必在乎后者死活。 一只大妖与人间至圣,同样不平等。想捉你就捉你,想锁你就锁你,不用讲道理。过去你拿我当玩物,现在我也拿你当玩物。 如果强大成为规则,必将被更强打败。 可是孔雀变了。胡肆看着天湖的月亮,难得感到怅然。 肆意妄为的孔雀,学会“要遭报应、天打雷劈”那一套,不再认可自己从前的做法。 如今前因已了。 天湖境主超脱人世,没有烦恼吗? 不,就像剑尊永远不明白“小道侣为什么又生气”,胡肆的烦恼一样很多,只是不为外人道。 修行者的一生,应该有来处有归途,有前因有后果,才算圆满。 孔雀妖只是“来处”,而所有修行者的终极追求,都是飞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要有人栽树吧。此界屏障闭塞,总要有人打开通天之门。 霁霄与胡肆,为此大吵过一架。 虽师出同门,霁霄与他道不同,两人照样吵架。他们不像雀先明与孟雪里,吵得声嘶力竭日月无光。 霁霄死前最后一次会面。师兄弟谈论关于“打开通天之门”的话题,谈得很不愉快,两人都摆一张冷脸,看谁先妥协。 最终,霁霄向胡肆讨回“惊风雨”木剑,重铸为“厌雨”、“倦风”。 境主与剑尊不欢而散。 …… 雀先明失魂落魄地跌坐笼中,神情恍惚。 他想起从前,骗胡小圆要去摘星星,却是急急飞回妖界,去偷蛟族的鲛珠。M.WEdaLiAN.cOm